•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真實中國】指責中國不參與氣候談判?外國網友:“這是霸權國家的’仇恨策略’!”

2022-11-24 10:18: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近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閉幕。此次會議的一大亮點是發展中國家勇敢發聲捍衛自身利益,與發達國家展開較量。一些發達國家未能履行其對發展中國家的承諾,反而倒打一耙指責中國,遭到輿論譴責。

  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發達國家就做出承諾,到2020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支持。然而,自提出至今十余年,1000億美元氣候融資承諾始終未能兌現,恐成發達國家口中的另一張“空頭支票”。法國總統馬克龍參會時稱,法國和歐洲“正走在減排的正確軌道上”,但美國等富裕的非歐洲國家卻沒有。

  作為歷史上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應對氣候變化卻一直是“口惠而實不至”。美國對《巴黎協定》的態度就頻頻上演著“劇情反轉”:奧巴馬在2015年簽署,而特朗普在2017年宣布退出。去年11月,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個退約的締約方。此舉被國際社會普遍視為美國在氣候問題上的“重大倒退”。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也只有一個共同的未來。共建美好地球家園,80多億人誰也不能例外,必須攜手同心推動綠色發展。作為“排放大戶”,美國卻別有用心地搞“雙標”,不僅自己沒做好,還反過來指責別國。一些美國政客對中國的環境政策指手畫腳,此前發布所謂“中國破壞環境事實清單”、在今年氣候大會上又要求中國“加快去煤炭行動”等。一些美國媒體還扭曲事實,聲稱“美方表示已打開氣候談判大門,但中方不願參與”。

  事實上,面對巨大壓力和挑戰,中國始終堅守承諾,致力于走綠色發展道路,以實際行動為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樹立榜樣。比如,中國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和清潔發電體係,成為對全球臭氧層保護貢獻最大的國家。當前,中國也已經與31個合作夥伴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夥伴關係倡議。

  可以說,從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達成、簽署、生效和實施,到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再到積極推動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已經走上一條符合國情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

  在與出席COP27的中國代表團舉行會談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西蒙·斯蒂爾就對中國始終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立場、將氣候承諾化為實際行動的精神表示高度讚賞。西蒙·斯蒂爾認為,當前,國際社會正面臨能源危機,中國在氣候變化領域持續取得實質性進展,在推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于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貢獻,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石油研究中心主席法哈德·阿吉蘭(Fahad Alajlan)也表示讚賞。法哈德·阿吉蘭(Fahad Alajlan)認為,中國對全球氣候治理的表現首先體現在中國自身大力推進減排。他表示:“中國的碳排放量有了顯著下降。‘十四五’規劃表明,中國將持續追求實現其氣候目標。”

  亞投行首席經濟學家埃里克·伯格洛夫也表示,中國制定了清晰的目標和行動計劃,在綠色創新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有許多可供發展中國家借鑒的經驗。

  眾多外國網友也對中國綠色發展紛紛點讚。網友@Luna Deberry 表示,“哇!令人欽佩。你看,我從來都無法從歐洲大眾媒體獲得這些好消息,更別提稱讚中國的成就了!我只能看到他們的骯臟抹黑……這就是霸權國家的“仇恨策略”。中國仍在用不斷地發展和繁榮回答這些別有用心的人。向中國致敬。”

  網友@Chiang Seng Erh 表示,“西方國家將污染工業轉移到中國,可是中國卻應對有方,出人意料。中國還承諾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網友@Ricky Ooi 表示,“中國智慧的一方面是自強不息,一方面是加強治理!我希望世界各國清醒一點,向中國學習,避免暴力與邪惡。”

  網友@Peter Kemp 表示,“我會畫許多中國水彩畫,主要是風景畫。我希望有一天能去中國看看那些風景優美的地方。”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