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美關係如何“不相撞”?看這場會談

2022-11-23 14:12:00
來源:央視網·玉淵譚天
字號

  11月22日,正在柬埔寨出席第9屆東盟防長擴大會議的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應約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舉行會談。

  這是中美元首巴厘島會晤後,中美兩軍高層首次對話,也是中美兩國防長今年繼4月通話、6月線下會談後的第三次溝通。

  此前,中美元首會晤中,習近平主席提到,雙方應該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共同確保中美關係沿著正確航向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

  中美關係如何“不相撞”?看中美防長會談的5個細節。

  此次中美防長會談,是中美元首會晤8天後進行的。

  元首會晤中,兩國元首責成兩國工作團隊及時跟進和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

  元首會晤後,中美雙方團隊按照兩國元首確定的工作重點,保持對話溝通,管控矛盾分歧,推動交往合作。

  8天時間里,中美雙方在3個領域進行了5次溝通。

  其中,中美經濟團隊就宏觀經濟政策、經貿等問題進行了3次溝通:

  11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G20領導人峰會期間會見了美國財長耶倫;

  11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會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艾倫和其率領的美企業代表團;

  11月18日,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泰國曼谷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應約會見美國貿易代表戴琪。

  中美兩國氣候問題特使進行了1次溝通:

  11月19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表示,中美兩國的氣候問題特使舉行了正式磋商。

  此次中美防長溝通,是中美兩軍在落實元首共識。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波告訴譚主,“不相撞”就是指在軍事層面上不發生衝突。中美兩個大國,不發生衝突、不發生戰爭,對兩國以及世界都至關重要。

  不發生衝突本身,就是危機管控的一部分。

  不偏航、不失速、不相撞,習近平主席從不同維度更加形象地詮釋了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的狀態。中美防長談危機管控,談論“不相撞”的問題,加上其他各領域的前4次溝通,立體、全面地將元首共識落在實處。

  這不僅是對中美關係負責,也是對世界負責。

  此次會談,中方是應約。

  會談前一周,奧斯汀公開表示,需要努力保持同中國溝通渠道的暢通,這有助于危機管控。

  對此,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回應,中方對東盟防長擴大會期間與美方進行交流持積極、開放態度,雙方有關部門正就此保持溝通協調。

  會談後,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在吹風會上提到,中方對于發展兩國兩軍關係的態度是真誠的,但基本前提是美方必須說到做到、信守承諾,把兩國元首共識真正落到實處。

  談,可以,但要有前提——美方要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

  此次會談前,奧斯汀還表示,希望中方開通戰區層級的溝通渠道,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希望與他的中國同行也能溝通。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張沱生告訴譚主,中美之間有兩條熱線,一條是元首級別的,一條設在國防部。

  開通戰區層級的熱線,有助于中美加強溝通,更好地管控分歧。

  談之前,美方,需要做好自己該做的。

  此次會談,是今年以來,中美國防部長第三次溝通交流。

  三次交流,中美都談到了危機管控的問題。

  早在2021年,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就曾兩次致電中國軍方,保證美國是穩定的,不會主動挑起戰爭。

  但美國內部,真的穩定嗎?想必明眼人,都有答案。

  也正因如此,中美軍方溝通時,中方都會談到危機管控。

  今年4月,中方講的是管控風險危機,開展務實合作,確保兩軍關係正常穩定發展。

  說這話的背景,是一些地區熱點問題可能產生溢出效應引發危機,中美兩軍都有管控風險、穩定兩軍關係的意願。

  今年6月,中方談的是管控好矛盾分歧,不把矛盾分歧變成衝突對抗。

  很明顯,中方的措辭發生了變化。

  原因,是美方有人沒有將拜登總統的“四不一無意”承諾落到實處。會談前,美軍艦過航臺灣海峽並公開炒作。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對美艦過航行動全程跟監警戒,戰區部隊保持高度戒備,隨時做好挫敗任何挑釁準備。

  權威軍事專家告訴譚主,美國將中國定性為戰略競爭對手後,從各個方面圍堵遏制中國,但美方也逐漸意識到,衝突對抗沒有贏家,不符合雙方利益。

  早些時候,美方還會提所謂“第一島鏈”圍堵中國,但結果是,中國軍隊早已具備穿越所謂“第一島鏈”的戰略能力。

  除了公開炒作之外,美國在中國周邊難以佔到什麼便宜。

  此次會談中,雙方認為,兩軍應保持溝通接觸,加強危機管控。

  張沱生告訴譚主,該鬥爭鬥爭,該談就談,該合作就合作,這才是大國氣魄,也是負責任大國該有的樣子。

  會談中,中方重申在臺灣問題上的堅定立場。

  權威軍事專家告訴譚主,拜登政府上臺後,美國越來越把臺灣當作一張“牌”來打,臺灣問題明顯變成了著力點。中美在臺灣問題上的博弈,越來越成為硬手段的比拼。

  危機管控的重要意義,也進一步凸顯。

  會談中,魏鳳和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第一條紅線,對于以“統一祖國、制止分裂”為神聖使命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來說,意味著什麼?

  權威軍事專家告訴譚主,軍事上的“紅線”,意味著不可逾越。如果逾越就會遭到強烈的反制與報復,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相比于其他領域的報復,軍事上的報復更加立竿見影,也會特別快。

  中國軍隊有骨氣、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堅決維護祖國統一,美國,必須正視。

  佩洛西竄訪臺灣後,中方立即宣布了反制措施。看到這些措施,美國不少智庫都在後怕,在他們看來,佩洛西竄臺這場“不明智”的政治秀所帶來的嚴重後果超出了預期。

  任何國家想打“臺灣牌”,都可以先自己掂量掂量。

  中美防長兩次線下會談,都是在東盟國家進行的。

  會談中,中美雙方也提到了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誰是地區安全穩定的破壞者,在東盟防長擴大會議上就能看清。

  2010年,首屆東盟防長擴大會議在河內舉行。除了東盟10國外,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新西蘭、澳大利亞、俄羅斯及美國等8個夥伴國防長也參加了會議。

  會上,時任美國國防部長表示,美國海軍需要留在太平洋。原因,是各國對中國南海的“主權紛爭”,給地區穩定和繁榮帶來巨大的挑戰。

  炮制矛盾,渲染威脅,這是美國一貫的老套路。

  自就任國防部長以來,奧斯汀已經3次前往東南亞,訪問東盟多國,意圖拉攏這些國家圍堵中國。

  這幾次訪問中,奧斯汀大談安全穩定,他表示,聯盟和友誼網絡是無與倫比的戰略資產,加強與盟友和夥伴的合作將使美國和該地區更加安全、繁榮。

  但奧斯汀的說辭,對于東盟國家而言,是“無用的推銷”。

  就在中美防長會談前,印尼防長與奧斯汀舉行會談。

  在新聞發布會上,印尼防長當著奧斯汀的面表示,印尼很榮幸同中國和美國成為好朋友,同時與中美兩國保持著友好關係。他還表示,印尼將以對話的方式解決國與國的分歧。

  新加坡外交部長在最新的演講中,同樣闡述了什麼叫“亞洲方式”:

  沒有一個有自尊的亞洲國家願意被困住,或者成為附庸,或者更糟糕的是,成為代理人戰爭的戰場。

  作為發展中的大洲,亞洲需要的,是和平與穩定。只會往亞洲地區派航母和軍艦,施壓亞洲國家“選邊站”的美國,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會談前,譚主在現場看到的一幕,格外讓譚主感到感慨。

  柬埔寨國防部國務秘書寧帕在會談地點迎接中美雙方入場。在迎接奧斯汀時,寧帕只是與奧斯汀簡單說了幾句,雙方就陷入了沉默。

  但在迎接中國防長時,寧帕與中國防長互敬軍禮並熱情擁抱,滿臉笑意。

  什麼是真朋友,答案,都藏在細節里。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