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與中東國家心合意同(觀象臺)

2022-11-15 13:46: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近日,第六屆“未來投資倡議”大會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在這場中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國際投資和創新論壇上,中國代表廣受歡迎,中國話題成為與會嘉賓的關注熱點。

  “沙特未來投資倡議”協會首席執行官理查德·阿提亞斯表示,中國企業家和投資者參加本次大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會需要聽到中國的聲音。沙特工業和礦產資源大臣胡萊夫對中國企業和科技發展給予高度評價,希望能夠更多地借鑒中國經驗,推動沙特經濟實現快速轉型。此外,大會還專門舉辦了“中國之夜”活動。沙特官員表示,中國企業的強勁發展為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作出重要貢獻,贏得世界肯定。

  從本次大會的熱烈氛圍不難看出一個日趨明顯的跡象——中東國家積極擁抱中國,渴望抓住中國機遇。

  今年以來,中國與中東國家一直互動頻密、往來熱絡:中國與敘利亞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敘利亞正式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大家庭的新成員;沙特、巴林、科威特、土耳其、阿曼、伊朗六國外長及海合會秘書長在1個月內密集訪華;中國作為唯一受邀貴賓參加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舉行的伊斯蘭合作組織外長理事會第48次會議……

  中東國家為何齊刷刷“向東看”?原因並不難找。

  中國與中東國家相互尊重,合作基礎牢固。自1956年與埃及建交以來,60多年間,中國與中東國家在國際風雲變幻中以誠相待,守望相助。中國始終支持中東人民獨立自主探索自身發展道路,中東國家也以實際行動為中國發展倡議和發展理念投出信任票:中東十余國明確支持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埃及、阿聯酋成功加入新開發銀行,中東多國同中國探討發展願景對接實施方案。不同于某些西方大國在中東地區長期以盟友名義,實施霸權主義行徑,中國在中東發揮的作用始終是建設性的。

  中國與中東國家利益契合,合作動力強勁。長期以來,中國與中東國家經濟結構互補,資源稟賦相輔。中國多年穩居阿拉伯國家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雙邊貿易額突破3000億美元大關,同比增長約37%。同時,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中東國家的長期發展戰略不謀而合,存在相向而行的巨大動力。埃及新行政首都建設、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園、卡塔爾供水項目……“一帶一路”倡議和中東國家各自發展戰略對接的一個個成功范例,成為中國同中東國家合作領域不斷拓展的生動注腳。

  中國與中東國家蘊藏發展潛力,合作前景廣闊。中國和中東國家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成為雙方互利共贏的典范。近年來,雙方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方面找到更多合作的新增長極。今年9月,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紐約出席聯大期間,集體會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外長,雙方一致認為應共同努力,盡早就中海自貿協定達成一致。如果該協定達成,將形成一個規模、國別和人口僅次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全球第二大區域合作協定,有助于中國和海灣國家拓展在數字經濟、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合作,加快海灣國家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產業多元化。

  有分析稱,如果說21世紀最初10年,中東國家“向東看”主要是因為對華出口石油激增,那麼如今的這波“向東看”,是在美國對中東興趣下滑、投入不足的大背景下,對華合作已經成為中東國家經濟振興的急迫而可靠的選項。長期飽受霸權主義和地緣政治博弈之苦的中東國家,迫切需要能為地區帶來有利于促進和平與發展的正能量。而中國正是中東國家長期以來可信賴的戰略夥伴。

  “心合意同,謀無不成”。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和中東國家團結一心,深化夥伴關係,將為動蕩變革的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確定性,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匯聚更廣泛合力。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