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消除絕對貧困是世界亮麗風景線

2022-09-23 10:08: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國外人士看中國這十年】

  開欄的話

  這十年,是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砥礪奮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十年。這十年,是中國在世界範圍內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十年。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經驗、中國智慧、中國倡議、中國方案顯得尤為珍貴,受到世界各國廣泛關注,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讚譽。本報開設《國外人士看中國這十年》欄目,邀請國際政界、商界、學界人士,講述他們眼中的中國十年發展成就,抒發他們對全球治理中國貢獻的理解與期望。

  根據國際標準,從1981年到2015年,中國貧困人口減少了8.68億人,而全球貧困人口減少了近11.7億人,中國佔世界擺脫貧困人口的74%。到2016年,中國大陸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減少了99.1%。到2020年底,中國消除了絕對貧困現象。中國的脫貧成就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值得關注的一道經濟社會發展亮麗風景線。

  多年來,西方各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認識存在分歧;但如今,西方對新時代中國脫貧攻堅的成就罕見地達成了共識。2021年10月,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盛讚中國在消除貧困方面取得的成就,並呼籲國際社會攜手應對當今時代面臨的各種問題,尤其是新冠肺炎的大流行。古特雷斯感謝中國在制定和實施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發揮的作用,並指出這個亞洲國家在致力於使人類擺脫一切形式的貧困方面表現突出,其意義重大。

  這種説法是非常有道理的,我們可以將其與近幾十年來西方勞動者遭遇的權利弱化進行對比。20世紀60到70年代,為對抗高通脹和利潤率的停滯,西方資本力量對勞動力成本進行干預,實施降低工資、打擊工會等措施,二戰後勞資雙方一度達成的協定被資方撕毀。這成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不平等和貧困急劇增加的轉捩點。自此,新自由主義大行其道,變本加厲地損害西方勞動者在二戰後30年間所獲得的改善工作生活條件的各種權利。

  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實施改革開放。在農村,中國實施“包産到戶”的改革,實現了農業增産、農民增收。中國還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鼓勵民營企業發展,並引入外國先進技術和投資。中國鄉鎮企業的發展尤為引人注目,鄉鎮企業在合理利用資源、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廣大農民在進城務工、參與共用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發展成果的同時,原有的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也得到了保留,並無後顧之憂。

  推動農村、農業、農民發展的戰略,是中國贏得脫貧鬥爭勝利的關鍵。中國充分利用市場經濟,推動內陸更為落後的農村地區對外開放,“看得見的手”合理監督“看不見的手”發揮積極作用。我並不贊同西方有些學者將中國發展經濟、應對貧困的方式定義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自由主義”。就此而言,獲諾貝爾獎的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的話,或許更能説明問題的本質:中國政府從來沒有混淆目的——人民的福祉和實現目的的手段。這裡所説的手段,應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換言之,中國沒有採取華盛頓在世界多國推行的“休克療法”,而是根據本國國情制定並實施了改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多個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改善了十幾億人民的生活。這些發展成就不應該被忽視和否定。

  西方學者應深入中國脫貧攻堅的細節,這樣才能揭開中國脫貧的“神秘面紗”,進而消除諸多誤解。根據聯合國制定的多維貧困指數(MPI),即衡量健康、教育、基礎設施服務等10個維度的指標,貧困的內涵是多重的,涉及公民權利和社會權利的方方面面。為推動這些指標的實現,聯合國發佈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儘管現在距離2030年尚有7年多時間,但鋻於當前複雜的國際經濟政治背景,在全世界實現這一發展目標的難度依然很大,而中國卻已提前10年實現了該議程的減貧目標。中國的脫貧政策確保貧困者收入有來源,衣食住行有保障,基本醫療、免費義務教育有保證。顯然,中國的脫貧並不是簡單地解決收入問題,而是給予人民多重生存保障和發展機會。正因為如此,中國消除極端貧困的方式是賦予貧困地區和貧困者“造血”能力,而非單純地“輸血”。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前往湖南省十八洞村考察座談。在我們看來,這標誌著“精準扶貧”這一宏偉事業正式啟動。這項事業具備科學嚴謹完備的程式:識別貧困家庭、明確推進脫貧工作的負責人、採取恰當措施防止脫貧者返貧。中國為脫貧攻堅創建了一個清晰的資訊系統和管理系統,以對這項事業的不同階段進行有效監督管理。無論是各級政府,還是基層自治機構和當地居民,都能以公開透明的方式參與到脫貧事業中。2014年,中國貧困地區80萬基層幹部進村入戶,識別12.8萬個貧困村、8962萬貧困人口。此後,他們不斷根據現實情況,利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對貧困人口的資訊進行核查和修正。

  顯然,新時代中國脫貧攻堅的進程也是中國共産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國的脫貧方案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各級政府進行大規模動員、匯聚眾智、集思廣益制定的,也因此達到了預期目標。無論是脫貧攻堅的勝利,還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都離不開組織的作用。然而,沒有組織者就沒有組織。中國共産黨選派25.5萬個工作隊,組織300萬訓練有素的幹部進駐貧困村,兌現了其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到2021年,中國共産黨擁有超過9510萬黨員和約490萬個基層黨組織。試問,有哪個組織比中國共産黨更強大、更優良呢?

  如今,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已經實現。這與西方精英治理下的消費主義社會完全不同。在中國的全面小康社會中,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將得到更好滿足,人民對更完善的法治、更完備的民主和更安全的環境條件的願望也將得到積極回應。

  在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顯然,中國共産黨的領導集體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有著異常清醒的認識。中國共産黨將在2022年10月召開黨的二十大,這是中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前進的新征程中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發展進行科學謀劃。

  反觀西方,大眾的貧困化在加劇,兒童和老年貧困人口規模尤其令人擔憂。目前,在義大利有500萬人陷入貧困,在美國這個數字為4000多萬人,且還在不斷增加。考慮到新冠肺炎大流行,以及俄烏衝突導致的世界經濟和金融動蕩、西方制裁對全球貿易體系的影響,西方及籠罩在其霸權陰影下的世界其他地方將會變得更加不平等、更加不公正。

  (作者:義大利羅馬大學教授 亞歷珊德拉恰蒂尼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 李凱旋譯)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