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際觀察:美國假“反恐”之名發動戰爭禍亂世界

2022-09-12 09:4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華盛頓9月11日電 國際觀察:美國假“反恐”之名發動戰爭禍亂世界

  新華社記者孫丁

  回顧2001年“911”事件以來的21年,美國借“反恐”之名在全球發動戰爭,令世界承受高昂代價。多國人士認為,美國的所謂“反恐戰爭”不但沒有根除恐怖主義,反而釀成一系列苦果——嚴重的無辜平民傷亡、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無盡的社會動蕩和環境破壞,可謂貽害無窮。

  戰爭代價高昂

  21年來,美國以所謂“反恐”之名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從阿富汗蔓延至伊拉克、巴基斯坦、敘利亞、葉門等。去年8月,美軍以從阿富汗倉促撤離為其史上“最漫長戰爭”畫上句號。不過,美國總統拜登今年8月表示,美國將繼續在阿富汗等地展開“反恐行動”。

  美國“反恐戰爭”讓世界付出高昂代價。美國布朗大學沃森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戰爭代價”項目數據顯示,“911”之後美國發動的戰爭至少直接造成近93萬人喪生,更有數倍的人死於戰爭造成的營養不良、基礎設施損壞、環境惡化等;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家,3800萬人流離失所。而美國波士頓大學政治學教授內塔克勞福德説,死亡數字可能大大被低估。

  美國民眾也在承受戰爭代價。“911”事件後,美國軍費進入增長軌道,聯邦政府陷入財政赤字,醫療、教育、交通等民生領域預算和經費持續受到擠壓,這加劇了美國經濟不公,同時進一步催化美國政治極化和社會撕裂。

  戰爭破壞安全、製造混亂

  雖然美國政府宣佈一些“基地”組織頭目被抓獲或擊斃,但所謂“反恐戰爭”不僅沒有給相關國家帶來安全,反而導致混亂和恐懼。

  有分析説,美國為實現自身地緣政治目標而進行選擇性反恐,這導致阿富汗境內恐怖組織數量從20多年前的個位數增加到如今的20多個,令阿富汗民眾深受其害,也危害周邊國家安全。阿富汗喀布爾大學學者納吉布拉賈米認為,美國總是根據自己的利益需要來定義恐怖組織,對阿富汗發動的反恐戰爭只是其霸權擴張的藉口。

  在2003年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用“反恐戰爭”作為煙幕,為其入侵辯護。美國以武力手段顛覆了薩達姆政權,造成該國政治、經濟和社會動蕩,為恐怖主義勢力擴張提供了空間和條件。包括“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趁勢坐大,成為危及該地區安全的巨大挑戰。

  伊拉克大學法學院教授納吉布朱布裏指出,美國打著“反恐”“民主”幌子,實際上卻製造了恐怖和混亂,其目的是為維護全球霸權。

  美國獨立組織公誼會國家立法委員會在日前發佈的報告中指出,“軍事化反恐助長了更多暴力衝突”。該組織軍事和人權立法主任希瑟布蘭登-史密斯説:“繼續以戰爭為基礎、軍事優先的反恐方法永遠不會産生效果。”

  利益集團“豐收”

  “美式反恐”頻釀苦果,然而,一小部分利益集團卻成為“反恐戰爭”的所謂贏家。

  美國智庫國際政策研究中心軍火和安全項目主任威廉哈通去年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01年“反恐戰爭”開始以來,美國軍費累計超過14萬億美元,三分之一至半數進了國防承包商的口袋。

  近年來,美國軍費去向更趨集中——防務合同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被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通用動力、雷神和諾思羅普-格魯曼五大軍工企業瓜分。

  不過,在巨大軍工利益驅使下,美國軍費或將繼續膨脹。美國政治學者查默斯約翰遜説,當戰爭變得有利可圖時,戰爭只會越來越多。(參與記者:鄒學冕、董亞雷、凡帥帥)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