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海外網評:槍擊頻發逼出“宵禁令”,美國社會安全焦慮加劇

2022-09-08 13:21: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提起“宵禁令”,人們往往想到安全局勢動蕩的地區,如今這樣的場景正在美國上演。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9月6日報道,由於暴力事件頻發,美國馬利蘭州喬治王子縣官員5日宣佈,該縣將從9日開始實施為期30天的宵禁令,這是該縣自1995年以來首次嚴格執行青少年宵禁令。一紙宵禁令折射美國社會日益加劇的安全焦慮。

  實施宵禁令是維護治安的無奈之舉。喬治王子縣行政長官安吉拉阿爾斯布魯克斯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稱,剛剛過去的8月已經成為該縣幾十年來最致命的一個月。她表示,該縣警方僅在8月就調查了24起謀殺案,而剛剛過去的勞動節週末(9月3日—9月5日),該縣至少有4人死於槍支暴力。更令人瞠目的是,今年該縣已逮捕了430名青少年,幾乎是去年的兩倍。該縣檢察官艾莎佈雷博稱,宵禁令“可能有助於確保青年的安全”。

  不過,這種做法很可能只是行政部門和司法部門的一廂情願。美國司法部少年司法和犯罪預防辦公室的數據顯示,青少年犯罪和遇害的高峰時段,其實並不是宵禁令實施的時間,而是上學期間,最高峰通常出現在上學日下午3點和非上學日的晚上7點。美國鮑伊州立大學刑事司法學教授查爾斯亞當斯警告稱,宵禁令“在很大程度上對暴力犯罪幾乎沒有影響”,政策制定者“不應假設青少年犯罪率會因此下降”。他指出,宵禁令可能是處理青少年犯罪的“綜合方法的一部分”,這需要教育、娛樂、刑事司法領域的領導人和家長“坐到談判桌前,制定一個全面的計劃和方法來應對”。

  喬治王子縣面臨的困境,正是當下美國社會安全環境惡化、暴力愈演愈烈的真實寫照。剛剛過去的勞動節週末,美國再現“血腥週末”。根據美國非政府組織“槍支暴力檔案”的數據,勞動節週末期間,全美發生16起大規模槍擊事件,共造成18人死亡,61人受傷。更可怕的是,甚至“血腥週末”本身都已經讓美國人麻木。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美國已經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468起,超過2019年全年水準,包括自殺在內的涉槍死亡人數也已超過3萬,而過去數月裏,幾乎每個週末全美都被籠罩在此起彼伏的槍聲中。

  頻發的槍擊案正在改變美國人的生活:“計劃逃離的路線”“不再去當地的雜貨店”“正在考慮離開這個國家”“害怕送孩子上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7月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激增的槍擊事件影響下,美國人的恐懼和焦慮與日俱增。《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克裏斯汀恩巴就寫道:“美國最著名的出口産品曾經是可口可樂、牛仔褲和爵士樂……現在,我們以猖獗的槍支暴力和可怕的校園槍擊事件而聞名。”

  美國安全環境日益惡化,折射出這個國家日益加重的對抗情緒和暴力傾向。美國槍支暴力問題長期難以解決,與美國社會在涉槍問題上態度撕裂、兩黨立場尖銳對立密不可分。而這只是美國社會兩極對立和撕裂加劇的冰山一角。美國前參議員小保羅柯克9月3日在《波士頓環球報》撰文稱,過去幾年美國經歷了巨變,從客客氣氣到仇恨言論,從兩黨妥協到兩極分化,從公眾對真相的信任到“假新聞”到否認事實再到故意造謠;從尊重分歧到惡意分裂。他警告稱,美國現在是一個到處充斥著武器的國家,如果不加控制,一些極端分子受虛假資訊和陰謀論的蠱惑,有可能在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中點燃一場暴力政治內戰。

  柯克的觀點也得到了民調的支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調查公司YouGov8月進行的聯合民調顯示,80%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的美國比他們父母那一代更加分裂;49%的共和黨人和47%的民主黨人視對方為自己的敵人;64%的美國人認為美國未來幾年政治暴力將會增加。《紐約郵報》稱,這一結果“描繪了一個國家嚴重分裂的慘澹畫面”。事實上,過去幾年裏,無論是2017年8月發生的夏洛茨維爾集會暴力事件,還是2021年1月6日的國會山騷亂,都顯示出美國政治分歧有向暴力升級的趨勢,極端的黨派站隊現象正在傷害美國的社會結構和民主制度。

  生活中的暴力讓美國人不安,政治上的暴力則可能動搖“美國的根基”。無論是此起彼伏的槍聲,還是愈演愈烈的政治攻擊和人身威脅,都表明暴力這個“毒瘤”正在日益侵蝕美國社會的肌體。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