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一套做一套,美國真是虛偽到家了
説一套做一套,美國真是虛偽到家了(觀象臺)
美聯社近日報道稱,自俄烏衝突爆發、美國政府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以來,超過3600船俄羅斯商品運抵美國,月均進口額超過10億美元。一邊聲稱要聯合盟友對俄展開“毀滅性的制裁行動”,一邊千方百計、遮遮掩掩地維持對俄産品大體量進口——美國“説一套做一套”的虛偽本性,又一次暴露在國際社會面前。
美聯社披露的數據顯示,2月以來,美國對俄金屬尤其是鋁産品的進口幾乎從未中斷。美國從俄羅斯進口900多船金屬産品,總計超2.64億噸。在極其關鍵的能源領域,美國吆喝“制裁”聲音最大,卻花樣百齣地繼續採購俄油。早在3月8日,美國政府就宣佈對俄羅斯能源實行全面禁運,但設置交易完成的最後期限是4月22日,默許美國企業完成既有訂單。在一個多月的“緩衝期”內,美國對俄原油及石油製品進口量猛增,單在宣佈所謂“禁運”當周,就有大約100萬桶俄原油運抵美國。之後,發自俄羅斯港口的油輪也一直持續向美國煉油廠運貨。《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在歐盟計劃對俄實施石油禁運期間,美國的航運公司與煉油企業已經開始通過“模糊原産地”等方式,將俄羅斯原油與石油製品運往美國。此外,近半年來已有100多船俄羅斯化肥運抵美國。
如此赤裸裸的言行相悖,讓世人看清楚了兩個關鍵事實:
其一,美國在國際上鼓吹所謂“脫鉤”“斷鏈”,不可取更行不通。俄羅斯是重要的能源、工業、農業類商品出口大國,在全球貿易格局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拉攏盟友夥伴對俄實施多領域、全方位、高強度制裁,貿易制裁是其中重要一環。美國試圖以此打擊俄經濟,同時將俄排除出國際貿易體系及産業鏈供應鏈中。然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國際産業分工格局,各國經濟相互依存,強推“脫鉤”“斷鏈”終將砸疼自己。近幾個月來,隨著對俄制裁負面效應顯現,國際能源及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位震蕩,加劇美國國內40年來最嚴重的通脹危機。有美媒指出,如果停止進口俄産品,將進一步推高美國國內市場價格,美國相關産業將面臨更大損失。
其二,美國強拉別國加入對俄制裁“陣營”,是為維護本國戰略私利。“美國既要確保制裁發揮最大效力,又要允許貿易運轉。”美國國務院制裁協調辦公室主任奧布萊恩日前的這番言論,説出了美國心底的“小算盤”。一方面,美國以俄烏衝突為契機,將對俄制裁視為維護自身霸權的一件“趁手”武器:既打壓遏制俄羅斯,又加強對盟友夥伴的戰略捆綁,使其更加依附美國。另一方面,美國又不願承擔對俄制裁帶來的經濟苦果,因而一邊編造所謂“民主”“正義”敘事、極力拉攏其他國家制裁俄羅斯,一邊卻繼續維持對俄關鍵商品進口,不惜讓盟友夥伴乃至全世界為自己的戰略私利埋單。
時至今日,美國還在向烏克蘭“遞槍”。美國白宮官網近日發表聲明稱,將為烏克蘭撥付總額約30億美元的最大單筆軍事援助。截至目前,美國承諾向烏提供的軍事援助總額已超過135億美元。美國持續拱火俄烏衝突,給全球經濟復蘇製造出更多障礙,糧食短缺、能源緊張、通脹高企等多重危機仍在外溢,自己也不能獨善其身。美國趁亂謀利的算計只會加速透支自己的國際信譽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