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民論壇:努力不讓任何一個國家掉隊

2022-08-29 16:2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原標題:努力不讓任何一個國家掉隊

  ——共同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③

  在菲律賓,中國雜交水稻商業化推廣面積22.65萬公頃,促進糧食增收3.08億公斤;湄公河畔,在中國扶貧專家幫助下,曾經的貧困村莊有了乾淨飲用水、鋪上了水泥路、蓋起了新樓房;在太平洋島國萬那杜,中國援建的學校被當地人譽為“像一座燈塔,照亮萬那杜年輕一代學習知識的道路”……一個個民生改善、國家發展的生動故事,映照著中國為全球發展付出的不懈努力,折射出“普惠包容,共同發展”的中國主張。

  “我們應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升全球發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努力不讓任何一個國家掉隊”“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尊重各國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重視並切實解決發展中國家發展關切,解決國家間和國家內部不平等問題,不讓任何一國、任何一人掉隊”。從疫情給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帶來多重危機、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面臨前所未有挑戰的形勢著眼,習近平主席向國際社會發出全球發展倡議,提出堅持普惠包容,提升全球發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這一重要倡議,為跨越發展鴻溝、重振全球發展事業注入信心和力量。

  重振全球發展事業,必須提升全球發展的公平性。在人類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世界上所有國家、所有民族都應該享有平等的發展機會和權利。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各國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只有各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繁榮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人權才有基礎”“我們要直面貧富差距、發展鴻溝等重大現實問題,關注欠發達國家和地區,關愛貧困民眾,讓每一片土地都孕育希望”。穩步推進全球發展倡議落地落實,正是要共建團結、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創造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的發展局面。

  重振全球發展事業,必須提升全球發展的有效性。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覆,復蘇不均衡加劇全球不平等,南北鴻溝持續擴大。在這個關鍵時刻,只有堅持同舟共濟、團結合作,關注發展中國家緊迫需求,才能共同促進全球經濟復蘇。全球發展倡議以減貧、糧食安全、抗疫和疫苗、發展籌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工業化、數字經濟、數字時代互聯互通等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最緊迫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對發展問題“再聚焦”、對可持續發展目標“再承諾”、對全球夥伴關係“再提振”、對國際發展合作“再激活”,為縮小南北鴻溝、破解發展不平衡提出了“路線圖”,為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了“加速器”。

  重振全球發展事業,必須提升全球發展的包容性。一個更加開放包容的世界,能給各國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給人類帶來更繁榮的未來。不限于一時一事,不囿于一國一域,全球發展倡議是“向全世界開放的公共産品”。倡議在對接重點領域的同時,積極對接各國需求、對接合作機制、對接各界夥伴,努力實現不讓任何國家掉隊、不讓任何訴求被忽視、不讓任何一個人落伍、共同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的目標。正是因為這種開放包容的屬性,倡議提出以來,得到100多個國家和聯合國等多個國際組織積極響應和廣泛支援,50多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

  “心合意同,謀無不成。”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這樣一幕令人印象深刻:來自世界各地的76名年輕人並肩前行,一幅展現世界各國人民休戚與共、共克疫情、為夢想激情拼搏的長卷徐徐展開。“一起向未來”的有力口號,表達出攜手同行、共創未來的美好期許。加快落實全球發展倡議,推動各國加強發展合作、各國人民共用發展成果,必能不斷匯聚促進發展的強大共識和合力,開創全球發展事業更加光明的前景。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