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奏響多瑙河畔的“鋼鐵交響曲”

2022-07-19 12:4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在多瑙河畔的古城斯梅代雷沃,河鋼集團塞爾維亞鋼鐵公司(以下簡稱“河鋼塞鋼”)熱軋車間裏,機器轟鳴、鋼花飛濺,工人們在一絲不茍地工作。河鋼塞鋼的貨運碼頭上,貨船裝卸原料,一派繁忙景象。

  河鋼塞鋼的前身是擁有百年曆史的斯梅代雷沃鋼廠,後因經營不善而連年虧損。2016年4月,中國河鋼集團收購斯梅代雷沃鋼廠,並在短短半年內實現扭虧為盈,5000余名員工重返工作崗位。帶領鋼廠成功轉型的是一個僅有9人的中方管理團隊,他們堅持不懈、辛勤付出,贏得了當地同事的信任。

  河鋼塞鋼執行董事宋嗣海仍然清晰地記得6年前初次走進鋼廠時的場景:“鋼廠雖然經營不善,但當地工人仍能用上世紀70年代老舊的軋機生産出A4紙厚度的鋼板,這樣的工藝難度證明了這些員工都是企業的財富,我們一個也不能放棄。”團隊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鋼廠的所有工人留住、用好。

  接手鋼廠之初,無論是經營模式、生産技術,還是市場對接、財務結算,都是團隊面臨的新課題。其中亟待解決的是早日恢復生産,和塞方夥伴建立信任關係。此前,鋼廠僅有一台高爐在運轉,生産能力不及原有設計能力的1/3。基於對市場的研判,團隊決定重啟停産多年的2號高爐,充分釋放産能。副總經理王連璽表示,2號高爐點火開爐1個月後,粗鋼産量就翻了一番,這點燃了鋼廠員工的工作熱情。

  恢復生産的同時,團隊對鋼廠設備逐一進行診斷分析和改造升級。首席技術官趙凱星帶領技術人員守在生産一線,嚴把每道關口,“以粗軋機為例,經過大修後不但能夠保持生産的連續性,還把熱軋産品的不合格率從0.14%降到0.03%。”

  中方管理團隊從河鋼集團引入20多項技術和管理制度,在挖潛增效方面下足功夫。一直以來,鋼廠都用精料制鋼,成本居高不下。生産運營及採購總監魏東明引入全成本核算理念,實施廢渣配比再利用,用“經濟料”産出更高標準的鋼材,一年就能節省3000萬美元以上。市場部部長高峰廣泛調研鋼鐵市場,將月産千噸的鋼板“邊角料”成功出售……

  “中國夥伴帶來了更長遠的計劃、更精細化的管理制度和更成熟的發展理念。”河鋼塞鋼首席運營官瓦拉丹米哈伊洛維奇説。

  一爐又一爐耀眼的鋼火,見證了斯梅代雷沃鋼廠的轉變。自2016年底以來,河鋼塞鋼鋼鐵年産量從50余萬噸提高到最高177萬噸;2018年,河鋼塞鋼首次成為塞爾維亞第一大出口企業,優質鋼材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方管理團隊將“利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理念融入河鋼塞鋼的日常經營管理,鋼廠創造的經濟效益主要用於企業擴大再生産、生産設施再完善、員工待遇再提高。據統計,斯梅代雷沃10萬人口中,有2萬多人的工作與河鋼塞鋼有關聯,鋼廠的重生為當地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一個團隊盤活一家鋼廠,一家鋼廠振興一座城市。公司成立兩週年時,團隊收到了一名當地員工親手製作的禮物。年屆八旬的退休職工揚科維奇握著高峰的手,還向他展示家中珍藏的兩國國旗。老人説,自己曾遭受挫折,生活貧困,如今家裏四代人都在鋼廠工作,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許多員工的孩子都開始學習中文,希望長大後前往中國留學……

  對於中方管理團隊的每個人來説,一方面是與塞爾維亞朋友們朝夕相處結下深厚友誼,另一方面是對遠隔萬里的親人們充滿思念和愧疚之情。每逢佳節,他們在忙碌一天后一起吃頓餃子,算好時差給家人撥個視頻電話。一年又一年,他們堅守在河鋼塞鋼這個“遠方的家”,把對故土和親人的眷戀化為工作的動力。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推進國際産能合作的踐行者,河鋼塞鋼中方管理團隊從未停下前進的腳步,鋼廠技術經營指標持續提升。如今,一座更加綠色、資源配置更加高效的現代化鋼廠正在加速崛起。

  宋嗣海説,團隊將繼續努力開拓,不斷奏響中塞合作“鋼鐵交響曲”的強音。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