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美國一心想恢復冷戰舊聯盟
參考消息網5月10日報道 法國《觀點》週刊網站5月8日刊登題為《美國想讓老牌國家重新團結在其身後》的文章。文章是《觀點》週刊對歷史學家、前巴黎政治學院教授皮埃爾 梅蘭德里的採訪。主要研究美國對外政策的梅蘭德里在採訪中説,在俄烏衝突過程中,美國對俄立場逐漸趨於強硬及其目標的更改似乎表明,烏克蘭戰爭只是美國在全面對抗中國情勢下想要謹慎抓住的一個機會。
文章稱,梅蘭德里指出,在與普京的關係上,拜登之前的表現是語言刻毒(形容普京為“屠夫”)和戰略克制。在今年2月24日之後,拜登立刻表示會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並且籠絡盟友對俄羅斯發起“經濟戰”;另一方面,他表示不會向烏克蘭派出一兵一卒,也拒絕澤連斯基設立“禁飛區”的要求,稱這可能會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且應該極力阻止。
然而,過去幾週其態度開始變得不斷強硬,其言辭不斷升級,在戰略克制方面也在逐漸放開,開始向烏克蘭援助攻擊型重武器。決定向烏克蘭提供330億美元援助的計劃,也許是這種強硬態度的延續。
文章援引梅蘭德里的話説,美國政府顯然是根據形勢來調整策略。但是,美國之所以比設想的更多地關注了歐洲,是因為這有利於另一個目標的實現:面對中國實力崛起帶來的挑戰,讓老牌國家重新團結在其身後。烏克蘭戰爭凸顯美國對歐洲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讓美國再次確認了其在跨大西洋聯盟中的領導地位。過去幾年,北約曾好像處於“腦死亡”狀態,但如今連瑞典和芬蘭都打算加入北約。可以大規模提供武器,具有施加經濟制裁獨一無二的能力,以及加強對盟友的軍事支援(目前美國在歐洲駐軍超過10萬人),也彰顯了拜登曾説的“美國回來了”。
文章還説,梅蘭德里提醒到,在美國的地緣政治中,不管俄羅斯佔據何種位置,中國總是一切問題的核心。美國經常會同時考慮臺灣局勢和烏克蘭問題。然而,具體情況並不相同:與烏克蘭問題上立馬表態不出兵相比,拜登對於臺灣遭受軍事打擊的情況不排除直接軍事干預的可能性。顯然,烏克蘭事件讓華盛頓看到了一個機會,那就是它會堅定地讓二戰後美國建立的、上世紀90年代後其佔壟斷地位的“基於規則的秩序”得到遵守。
文章最後説,梅蘭德里稱,像美國前總統杜魯門所做的那樣,拜登尋求推動所謂“民主”體制和“威權”體制對立的理念,也許希望美國能在其領導下動員起來。但是世界已經變了,對抗性不應被誇大。相反,我們也可以懷疑有可能出現新冷戰,一方是西方陣營而另一方是“中俄”。這可能將是一場對立雙方經濟聯繫十分緊密的冷戰,而界線卻不會像“鐵幕”時代那麼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