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馬克龍還是勒龐?“兩個截然不同的未來”等待著法國

2022-04-24 13:1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4月24日電題:馬克龍還是勒龐?“兩個截然不同的未來”等待著法國

  作者 張奧林

  當地時間24日,法國大選“決戰”將在現任總統馬克龍和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候選人勒龐之間展開。

  隨著選前最後一輪電視辯論結束,馬克龍的優勢正在持續擴大。外交學院戰略與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蘇浩接受中新網採訪時指出,由於二人在包括對待移民、歐盟以及經濟政策等問題上存在諸多分歧,此次大選結果勢必將對法國乃至歐洲政壇産生深遠影響。

  當地時間4月20日晚,法國總統馬克龍與極右翼黨派“國民聯盟”總統候選人勒龐進行2022年法國總統選舉電視辯論,圖為兩人當晚辯論的電視畫面。

  馬克龍民調優勢明顯

  此次大選分為兩輪,4月10日進行的首輪投票選情焦灼,馬克龍得票率僅超過勒龐約5%,且均未獲得過半數選票,這也讓即將進行的“決戰”充滿不確定性。

  不過,民調機構益普索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馬克龍的支援率已達到56%,勒龐則為44%。

  此外,二人還在當地時間20日晚進行了最後一場電視辯論,圍繞購買力、歐洲事務、退休制度及外交等問題展開激烈攻防,辯論總時長近3小時。

  雖然辯論火藥味十足,勒龐也在極力淡化自己的右翼形象,但辯論後發佈的Elabe民調顯示,59%的觀眾認為馬克龍在辯論中更有説服力,大幅超出勒龐的39%。

  左翼選民或成“造王者”?

  雖然馬克龍暫時領先,但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對馬克龍來説,選民的冷漠可能是選舉中比勒龐更大的威脅。

  具體而言,以梅朗雄為首的極左翼派別雖然在第一輪投票出局,但這770萬票卻可能左右第二輪的結果。

  分析指出,雖然梅朗雄呼籲支援者不要投票給勒龐,卻沒表態是否支援馬克龍,他們之中大部分人表示寧願放棄投票,增加了第二輪選舉的不確定性。

  兩個截然不同的未來?

  對於這次大選,西方媒體將其形容為:二人正在為法國提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未來。

  ——親歐還是脫歐?

  首先,在歐盟問題方面,勒龐曾在2012年提出過“法國脫歐”,後又在2017年將其修改為退出歐元區。雖然勒龐在最近的競選活動中有意淡化這一想法,但以親歐著稱的馬克龍仍將此次選舉稱為“關於歐洲的公投”,指責勒龐真實想法就是推進“法國脫歐”。

  不僅如此,勒龐還在近日宣稱當選後會退出北約指揮機構。

  外交學院戰略與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蘇浩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分析稱,推動歐洲內部整合一直是法國的戰略追求,馬克龍當選的話,肯定會堅持這一戰略傳統。

  對於勒龐的主張,蘇浩認為其帶有選舉宣傳目的。他指出,北約和歐盟都是長期以來的傳統和平臺,作為一個真正負責任的政治家,不會把二者放棄。勒龐當選的話,應該也不會以這種“革命性”的行為來改變法國的外交和安全傳統。

  ——如何影響俄烏局勢

  俄烏問題同樣是二人爭論的焦點。

  從2月開始,馬克龍多次斡旋俄烏衝突,這也讓他的支援率大幅回升,一度超過30%。

  蘇浩指出,出於對歐洲自主的戰略追求,以及與美國保持距離的政治選擇,馬克龍試圖在斡旋俄烏衝突方面發揮作用。雖然暫時受制于西方所謂的政治正確,但時機成熟後,他會再次和俄羅斯進行聯繫。

  另一方面,《紐約時報》指出,勒龐將俄總統普京視為盟友,並稱她的勝利可能會加劇拜登孤立俄羅斯以及援助烏克蘭的難度。

  蘇浩則認為,與俄羅斯結成聯盟不會是勒龐現在的一個選擇,但鋻於法俄在歷史上對維護歐洲大陸戰略穩定上具有一定共同性,所以她當選後雙方是否會在這方面做一些工作,值得觀察。

  ——第一要務仍是經濟難題

  馬克龍2017年上任以來,在經濟方面進行了多項改革。法國國家統計局初步估計,2021年法國GDP增長了7%。與此同時,失業率也在2021年第四季度降至7.4%,創下15年來新低。

  按理説,經濟方面的亮點本來是其連任的一大優勢,但伴隨俄烏衝突推高法國能源和糧食價格,導致中下層民眾日子越來越難過。勒龐正是抓住這一點,提出了諸如大幅下調能源稅和免除30歲以下年輕人個稅等多項針對性方案。

  對此,蘇浩指出,目前出現的經濟困境是法國的結構性問題,無論誰當政,這個問題很難在短期內得到解決。同樣,無論誰上臺,提振經濟都會被作為執政要務來處理。

  歐洲右轉已難以避免?

  不管最終勝選的是馬克龍還是勒龐,極右翼勢力在法國的快速崛起已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在第一輪投票後,三分之一的選民都將選票投給了來自極右翼政黨的3名候選人,令輿論譁然。

  不僅在法國,極右翼政治勢力已經在歐洲多國站穩腳跟,德國新聞電視臺直接指出,極右翼將是歐洲2022大選年的贏家。

  蘇浩也認為,作為歐洲社會主體的白人,在政治經濟上受到了一些壓縮,導致他們出現不滿情緒。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他們的政治傾向正日漸保守。“歐洲會持續向右轉,這個情況在主流國家都會存在”。(完)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