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22,世界面臨的六大懸念

2022-01-04 08:4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 (國際觀察)2022,世界面臨的六大懸念

  新華社記者

  2021仍在回味,2022已經出發。

  過去一年,要事不少:全球疫情跌宕起伏,世界經濟在復蘇中遭遇通脹等挑戰,俄羅斯與西方關係持續緊張,德國告別“默克爾時代”,伊朗核問題久拖不決,美國國會山騷亂震驚世界,美軍黯然撤出阿富汗,美國發動的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爭以失敗告終……

  新的一年,懸念仍多:新冠疫情會走向終結嗎?全球經濟能回歸常態嗎?俄西關係會繼續惡化嗎?“德法發動機”能繼續推動歐盟前行嗎?面臨中期選舉、各種問題纏身的美國又會給世界帶來多少新的風險?

  圖為2021年12月14日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拍攝的臨時新冠檢測點。新華社發(郭克 攝)

  懸念一:新冠疫情會走向終結嗎?

  2021年,德爾塔、奧密克戎等變異新冠病毒毒株接連“興風作浪”,給各國抗疫帶來嚴峻挑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已分別超過2.8億和541萬例,奧密克戎毒株已傳播至全球110個國家和地區。

  全球加快接種疫苗是抗疫成功的關鍵。“新冠疫苗實施計劃”疫苗獨立分配小組日前呼籲,到2022年年中應在全球所有國家實現70%的疫苗接種覆蓋率。中國迄今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近20億劑疫苗,佔中國以外全球疫苗使用總量的三分之一,成為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

  “免疫鴻溝”是當前戰勝疫情的最大阻礙。低收入國家只有5%的人口完全接種疫苗,而美國等發達國家超量囤積疫苗,給全球疫苗公平分配帶來嚴峻挑戰。新的一年,國際社會在抗疫問題上能否團結合作,美國等國能否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類能否早日戰勝疫情。

  圖為2021年12月18日拍攝的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懸念二:世界經濟會回歸常態嗎?

  2021年,全球經濟復蘇在疫情中顛簸前行。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預測,世界經濟規模將在2022年首次超過100萬億美元,比此前的預測提前了兩年。

  然而,疫情反覆、供應鏈瓶頸、通脹上升、復蘇分化等挑戰預計將繼續影響2022年世界經濟,美國等發達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可能會給世界經濟帶來更多風險。由於通脹居高不下,美聯儲決定加速縮減資産購買規模,預計2022年3月結束購債。美聯儲決策層多數成員預計,2022年將加息三次。從歷史上看,美聯儲進入緊縮週期往往會對全球跨境資本流動、資産價格、匯率穩定等産生不小影響。部分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可能面臨資本外流、本幣貶值等風險,經濟復蘇恐將受到拖累。

  種種不確定性之中,中國經濟保持穩健前行,繼續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信心和動能。可以説,疫情下,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中國經濟的穩定、可持續增長正在為世界經濟復蘇作出重要貢獻。

  圖為2021年5月9日,在俄羅斯莫斯科舉行的勝利日閱兵式上,士兵列隊走過紅場。新華社發(葉甫蓋尼西尼岑 攝)

  懸念三:俄西關係會繼續惡化嗎?

  2021年,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圍繞烏克蘭問題等激烈交鋒,雙方關係進入冰凍期。俄總統普京日前表示,俄在安全問題上已經被逼得“退無可退”。

  美國近來大肆炒作俄烏“戰爭風險”,主要目的在於通過打“烏克蘭牌”進一步破壞俄歐關係,在持續打壓俄羅斯的同時,強化美國對歐洲的影響力。受此影響,俄歐關係更趨複雜,如果歐盟方面未來與美國合作,對俄德“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或對俄金融系統實施制裁,將不可避免地影響歐盟自身能源安全及金融穩定。

  北約最近在波羅的海、黑海等地動作頻頻,已引發俄強烈不滿。如果北約一再觸碰俄方“紅線”,可能引發嚴重後果,影響全球戰略穩定。雖然俄美計劃於今年1月舉行安全事務對話,但由於雙方長期缺乏互信且在地緣政治層面存在結構性矛盾,對話能否止住關係惡化的勢頭還有待觀察。

  圖為2021年12月10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左)在巴黎的總統府愛麗舍宮迎接來訪的德國總理朔爾茨。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懸念四:新“德法發動機”能推動歐盟前行嗎?

  2021年年底,德國新政府啟航;2022年,法國將迎來大選。被視為歐盟“雙引擎”的德國和法國正在穿越過渡期。

  在新冠疫情反覆衝擊下,歐洲經濟復蘇之路曲折反覆,低碳戰略、數字經濟等進程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與此同時,英國“脫歐”後出現的英法漁業和難民糾紛、“新老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等也將持續發酵。面對這些風險挑戰,新的“德法發動機”能否儘快磨合到位,將影響歐盟前進的方向和步伐。

  在經歷美國竊聽歐洲盟友、倉促從阿富汗撤軍、搶走法國潛艇出口訂單等一系列事件後,越來越多歐洲人認定美國靠不住,歐盟戰略自主意願進一步增強。2022年1月起,法國開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法國輪值期間的目標是“讓歐盟從內部合作,轉向在世界上作為一個強大歐洲而存在,讓歐盟擁有充分主權和決策自由,掌握自己的命運”。但從歐盟內部分歧和對美安全依賴來看,其戰略自主之路將充滿不確定性。

  圖為2021年12月17日在奧地利維也納拍攝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聯合委員會政治總司長級會議現場。新華社發(歐盟駐維也納代表團供圖)

  懸念五:伊核談判會迎來突破嗎?

  2021年4月開始,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相關方已完成七輪美伊恢復履約談判,其間歷經伊朗政府換屆以及從6月至11月的5個多月停滯,至今未能取得實質性成果。2022年,這一事關中東地區穩定的談判會繼續拖延,還是會迎來突破?

  目前,伊美之間分歧依舊嚴重。伊朗堅持要求美國和歐盟國家取消對伊制裁,並強調伊朗不會在壓力面前低頭;美國則要求伊朗繼續履行伊核協議規定,限制或凍結相關核活動,並威脅可能採取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其他選項”。作為令伊核問題陷入困境的始作俑者,美國一方面表示願意重返伊核協議,一方面又繼續對伊追加制裁,表現出一貫的蠻橫霸道。如果美方不改變其強硬立場,伊核談判前景難樂觀。

  圖為2021年11月23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白宮。新華社發(沈霆 攝)

  懸念六:美國將給世界帶來哪些風險?

  2021年的美國,年初國會大廈遭暴力衝擊震驚世界,年中開始從阿富汗倉促撤軍留下巨大爛攤子,年末上演所謂“民主峰會”鬧劇,同時還大搞“疫苗民族主義”阻礙國際抗疫合作……美國內部撕裂、霸權衰落、虛偽面目和自私本性在世界面前暴露無遺。國際社會愈發看清,美國是世界最大亂源。

  隨著美國2022年進入中期選舉週期,國內黨爭勢必更趨白熱化,種族矛盾和排外情緒恐將進一步加劇。一些政客更少不了上演對內互懟、對外甩鍋的鬧劇,持續政治化炒作疫情、氣候變化等議題。為維護自身霸權,美國繼續搞“小圈子外交”,頻繁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無端渲染他國威脅,執念于揮舞干涉、制裁乃至武力大棒……這些都將給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團結帶來嚴重威脅。

  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曾將“撕裂的美國”列為“2021年世界十大風險”之首。2022年,美國帶來的風險恐將只增不減。(參與記者:柳絲、朱瑞卿、樊宇、耿鵬宇、宋盈、高文成)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