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社評:普京拒絕“中國威脅論”展現出大智慧

2021-12-03 09:16: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普京星期二在參加一個論壇時,對從各個角度提給他的“中國威脅論”表達了反對。對中國發展高超音速武器、核武器現代化以及中國發展軍事力量這些西方不斷炒作的議題,他都正面做了回應,表示俄羅斯並不感到擔心,認為那是中國的權利。他還高度讚揚俄中關係,表示不會根據第三方的利益調整俄對華外交。

  普京的這一談話傳到中國後,引起非常正面的反響。我們相信,普京在涉華問題上的堅定態度也在俄羅斯存在廣泛民意基礎。中俄兩大國在史上彼此最好的關係水準上全面合作,這是兩國之幸,也是世界之幸。正如普京所説,中俄關係對保持世界和平穩定至關重要。

  近年來,美國和西方想挑撥中俄關係的力量很多,並且把重點放在了莫斯科,試圖從俄方製造突破。在他們看來,中國在快速崛起,力量不斷上升,中俄又是陸地鄰國,有漫長國境線,存在複雜的歷史記憶,俄方對中國的戰略疑慮可以被他們一點就著。但他們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

  中俄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對彼此關係穩定發展起了作用。俄羅斯方面的戰略清醒起了作用。美國和西方從沒有在冷戰結束後對俄羅斯真正親善過,他們一直視俄為異己,以進一步削弱它為戰略目標。在向俄灌輸“中國威脅論”時,他們充滿了陰險自私的算計,想讓俄羅斯同中國的戰略協作被兩國相互戰略消耗取代。

  美國對中俄的遏制思路有很相似的地方:煽動儘量多的周邊國家與兩國對立。至於中俄之間,則要促使兩國彼此對立。

  亞洲國家之間,以及中俄之間要想找點對立的由頭太容易了。一個小島存在主權糾紛就足夠了,歷史記憶中也有很多定時炸彈。結果就出了日本這樣的國家,歷史上一直是它侵略中國,但它卻強烈感受到“中國威脅”。一個釣魚島,中方曾主張擱置爭議,但日本那邊就是擱置不下來,導致該問題成為兩國關係的焦點。

  莫斯科堅決拒絕“中國威脅論”,與北京坦誠相待,從而在複雜國際環境下成就了兩國“不是盟友、勝似盟友”的關係,實現了國家利益的巨大增益。中俄關係的示範同時是對“中國威脅論”的最好否定。

  有人説,有的區域內國家雖然隨著“中國威脅論”起舞,從中國方向蒙受了損失,但卻從美國方向得到了利益補償,我們要説,這種計算是錯誤的。日本恰恰因為與中國對立,而失去了面對美國的戰略籌碼,只能加深對美依附。

  在中國已是幾乎所有域內國家第一大貿易夥伴的時候,美國已無可能補償與中國交惡者,那些口頭讚許和安全保障都是虛的,只能帶來心理安慰,誰與中國對抗,只能自擔後果。與俄羅斯交惡的結果也是一樣的。

  所以説,“中國威脅論”無論在哪落地,都是一劑毒藥。中國文明的DNA就不是咄咄逼人的,從中國的強大中更多感受到“威脅”,而不是機遇,並且那種受威脅感非一般性的擔心,而是“刻骨銘心”的那種,一定是受到了誤導。最重要的是,沿著“中國威脅論”編織的路標走下去,註定是利益受損的方向。

  普京展現了大智慧,就是不接“中國威脅論”這個盤。俄羅斯的地緣政治歷史經驗極其豐富,它對“中國威脅論”的拆解值得更多力量思考和推敲。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