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媒:美國得了“一種槍支暴力流行病”

2021-12-01 14:34: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近段時間,美國基諾沙槍擊案嫌疑人凱爾裏滕豪斯被無罪釋放一事持續發酵。美國反槍支暴力組織“停火賓州”負責人表示,這一裁決發出一個危險的信號,即人人可以用槍支威脅他人,甚至毫無顧忌地開槍。

  長期以來,槍支暴力氾濫作為一個難以治愈的“頑疾”,始終困擾美國社會。自2020年以來,持續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這一痼疾愈加難除。

  頑疾日趨凸顯

  近日,美國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市巡迴法院作出判決,宣佈去年8月基諾沙槍擊案嫌疑人凱爾裏滕豪斯無罪。

  2020年8月,基諾沙市警察開槍擊傷黑人男子雅各布布萊克,引發當地抗議示威活動。時年17歲的裏滕豪斯被控在8月25日的抗議示威活動中開槍造成2人死亡、1人受傷。事發現場錄影顯示,手持步槍的裏滕豪斯在街上被人追趕,他倒在地上後向搶奪其槍支的人開槍。美國檢方隨後對裏滕豪斯提出包括一級謀殺罪在內的5項罪名指控。

  美媒評論稱,裏滕豪斯一案成為美國在槍支、犯罪和抗議問題上極度分化的焦點。而這折射的只是美國槍支暴力氾濫的冰山一角。據美國“槍支暴力檔案網站”統計,從2016年至今,美國死於槍支暴力事件的人數已超過23萬人,另有19.3萬人在槍支暴力事件中受傷。

  2020年以來,美國國內幾乎失控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讓槍支暴力這一社會頑疾進一步凸顯。美國“槍支暴力檔案網站”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21日,今年全美槍支暴力致死數量達39892人,大概率成為20年來美國槍支暴力犯罪最嚴重的一年。

  就在裏滕豪斯一案判決結果出爐前夕,一名剛剛畢業的中國留學生在芝加哥遭暴徒搶劫槍擊身亡。悲劇重復上演,禍源正是美國長期氾濫的槍支暴力現象。

  源自政治痼疾

  美國槍支暴力“頑疾”為何始終無法得以根治?

  “從根源上看,美國槍支暴力氾濫主要與兩個結構性因素有關,一是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規定了民眾的持槍權,而要修改憲法難度很大,徹底禁槍的可能性由此變得非常渺茫;二是美國的軍火商及全國步槍協會等組織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不斷向美國政客輸送資金以助其參加競選,導致這些政客上臺後在推動控槍政策時往往投鼠忌器。”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孫成昊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採訪時分析稱。

  還有分析認為,除了受國內政治鬥爭、利益團體等因素影響,使得控槍立法在美國寸步難行之外,在疫情持續衝擊下,美國經濟復蘇乏力、社會矛盾特別是種族矛盾激增,也是近兩年美國槍擊暴力事件和槍支銷量激增的重要原因。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日前報道稱,美國犯罪預防研究中心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疫情期間,美國擁有國家頒發的隱蔽攜帶槍支許可證的人數猛增。

  “疫情主要從經濟層面對美國槍支暴力氾濫起到催化作用。”孫成昊指出,美國疫情不斷反彈,加劇了美國社會本就存在的貧富分化、族裔矛盾等問題,這些因素交織碰撞,令美國槍支氾濫與槍支暴力更趨嚴重。

  難以徹底解決

  政治制度失靈以及社會對立加劇令美國在涉槍問題上深陷惡性迴圈。美國總統拜登在上臺之後曾向美國民眾承諾,要將控槍列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並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規範美國民眾購槍、用槍的行為。然而目前看來,拜登政府所謂的控槍計劃仍只停留于口頭,並未付諸太多有效行動。

  如今的美國,槍聲依然不時響起,持續威脅著普通民眾的生命安全。美國廣播公司直言,美國得了“一種槍支暴力流行病”,這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甚至美國已然成為槍支文化的代名詞。

  “受結構性因素影響,美國槍支暴力問題很難在短期內解決,因為美國的政治弊病並未改善,反而日益嚴重。”孫成昊認為,目前美國政府能做的是採取有效措施,儘快控制疫情,如果美國經濟狀況有所改善,貧富分化現象相對緩解,族裔矛盾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緩和,那麼由這些因素導致的槍支暴力案件或許能夠減少。“但要徹底消除槍支暴力,美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記者 嚴 瑜)

  原標題:美國槍支暴力何時休?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11月30日 第 10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