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國操弄政治話語炒作疫情溯源終將失敗

2021-10-22 09:5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近期,美國政客和部分媒體就新冠肺炎疫情溯源問題不斷拋出各類政治話語,處心積慮地將輿論鬥爭矛頭引向中國。這種做法本身不是對科學防疫和客觀事實的尊重,而更多反映出美國政府以新聞自由、民主為幌子,為掩蓋某些事實而急於為自身防疫不力尋找“替罪羊”。對此,立足於科學和合理防範的需要,中國政府和人民有理由相信,中國全面抗擊疫情的階段性勝利足以全面駁斥美方抹黑的政治企圖。儘管美國操控話術能力極強,極力拼湊出疫情圖像中的國際同盟者與支援者,但其虛偽的政治表演難掩搖搖欲墜的美式霸權,其結局必然會以失敗而告終。

  政治淩駕事實之上的自私行為

  為降低“抗疫無能”的輿論指責,美國官方大玩政治遊戲,在涉疫話語表述上採取轉移視線、推卸責任等方式混淆視聽,意圖表明疫情擴散變異的根源在外部,刻意渲染啟動第二階段溯源的重要性。

  一方面,美國官方從自身利益出發,將一些媒體或學者捕風捉影的言論轉變成政府部門的公開聲明或評論,嚴重背離了疫情溯源的科學精神。敢於下“結論”是美國拋出各類溯源觀點的顯著特徵,主要目的是對公眾形成心理衝擊,至於是否準確則處於次要地位。美國部分政客拋出各類政治話語炒作疫情溯源,經常使用“情報”“替代戰略”“假説”“懷疑”“獨立調查”等提法。為增強“可信度”,美國官方善於將上述似是而非的論斷,“巧妙”轉換成“被迫”“無奈”地要求查明“真相”的情感性表述,並以所謂“受害者”立場闡明相關政策。顯然,美國不主動從自身找原因和反思疫情防控政策是否存在漏洞,反而別有用心地尋找外部問題,在本質上屬於推卸責任的甩鍋行為。

  另一方面,為強化公眾刻板印象,美國官方不厭其煩地重復相關論斷或觀點,造成具體話語表述內容更具迷惑性。這一做法符合美國借疫情溯源打壓中國的初衷,試圖營造出“謊言重復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輿論鬧劇。拜登政府持續將科學的溯源問題政治化,借助新聞發佈會、媒體採訪等途徑表達對世衛組織相關報告的不滿,反覆渲染中國在疫情溯源上的“可疑”之處,並公開探討“自然起源論”“實驗室泄漏論”等多種提法。可見,美方對疫情溯源的話語表達貌似中立,實則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主觀偏見,反映出積極迎合大眾心理的政治“洗腦術”。

  此外,隨著相關資訊的不斷擴散,美國政府不著痕跡地將虛假疫情資訊植入社會輿論,無形中放大了“假消息”的負面危害。美國官方在“製造”疫情溯源過程中,並不滿足於單純的言論攻擊和“發現”問題,而是有意操縱相關輿論動向。在國內疫情仍未明顯好轉的背景下,美國媒體仍然輕描淡寫,轉換視角強調“解封程度”“飛機恢復航班量”等指標,強調本國抗疫取得“巨大成就”。這種行為本身具有欺騙性,不僅嚴重誤導美國國內輿論,而且在事實上造成國際社會的認知分歧。顯然,美國對疫情輿論的引導具有強烈的非理性特徵,訴諸大眾心理傾向將科學問題變成政治溯源,表現為政治性話語呈現出壓倒性優勢,並力圖在溯源論證上為自身行為賦予道德色彩。

  爭奪涉疫話語權操縱大眾輿論

  美國政府立足本國利益,極力標榜自身有權制定如何開展溯源“真相”的標準,意圖為自身言行披上道德外衣。具體而言,美國拋出政治溯源的相關話語表述充滿了強烈的政治算計,毫無顧忌地將中國當作“假想敵”,以期在特定受眾範圍內形成“共同陣線”。

  首先,積極塑造政治精英一致對外的話語表達。目前,美國國會共和黨部分議員對拜登政府及民主黨的防疫政策並不買賬,甚至曾因是否戴口罩問題産生公開對抗。為彌合本國政治精英內部分歧,拜登政府有意借疫情溯源轉移國內矛盾,放任他們毫無遮攔地攻擊中國,從而出現一致對外狀態,這也是拜登政府所期望的政治效果。同時,對於國際輿論呼籲調查德特裏克堡生物實驗室,美國政府及其媒體閉口不談,國內精英也故意選擇性忽視。顯然,如果美國政治精英持續渲染並不存在的外部“敵人”,將會加速步調一致地對待疫情溯源問題,在實質上成為提升內部凝聚力的重要契機。

  其次,誘導大眾盲從官方立場的疫情溯源。面對國內尚未好轉的疫情形勢,美國政府處心積慮地發起政治溯源,蒙蔽大眾對真實資訊的獲取,其直接目的是降低國內對官方抗疫不力的不滿情緒。為形成本國公眾對溯源的廣泛認可,美國一些媒體或機構採取多種途徑發佈一些隨機調查數據,暗示絕大多數參與者均支援官方發起新的溯源工作。這一狀況意味著美國打著求“真相”、樹“敵人”的動機,主動將鬥爭矛頭指向境外,既要達到借助疫情獲取民眾原諒的政治目的,也試圖彌合因疫情被放大的種族、族群裂痕。

  第三,竭盡所能封堵盟友對政治溯源的異見。為製造和拉抬國際輿論聲勢,美國極力拼湊各類跟班,趁機拉攏乃至挾持政治盟友及其追隨者,迫使各類政治盟友在疫情溯源問題上選邊站隊。如果歐洲、大洋洲等地部分國家見風使舵,積極配合美國發表聯合聲明或者附署相關倡議,那麼就會因疫情溯源形成符合美國利益需求的共同聲音,這也是美國求之不得的。換言之,疫情溯源為美國爭取盟友支援和形成所謂的“小圈子”提供了重要契機,如果美國沒有啟動第二階段的疫情溯源,那麼其盟友及其追隨者很難在疫情政治化問題上形成共識。

  終將淪為國際抗疫中的“另類”

  為維持所謂疫情溯源的同盟關係,美國政府及媒體把撒謊、抹黑和脅迫奉為圭臬,毫無節制地採取暗中施壓、公開嘲諷的“消極”話語迫使對方改弦更張。美國意圖製造出疫情防控的“兩個世界”和“兩種聲音”,即主張用對立、攻擊的二元思維破壞當前國際社會合作、互助的抗疫大局。其實,美方將關乎個體生命的健康權、生存權等人權問題置換成政治立場的選邊站隊,脅迫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公開表態,極力創設出符合美國利益需求的國際抗疫地圖,恐將竹籃打水一場空,最終淪為國際笑柄。

  一方面,美國力推世衛組織啟動第二階段溯源引發巨大爭議。對於美方的“政治勒索”,我國在公開揭露其本質的同時,並非封堵了啟動溯源的建議,而是要求在尊重前一階段溯源基礎上,能夠在世界各地同步推進涉及多條線索的溯源工作。其實,美國政府將矛頭指向中國的做法毫無依據,顯失公平,之所以能夠推動部分國家追隨其立場,在本質上屬於透支軍事、經濟影響力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前後矛盾的表態與美國在幕後的壓力密不可分,這也是不少國家公開反對美國等西方國家採取“有罪推定”溯源問題的原因。不難想像,如果世衛組織內部因美國施壓而出現巨大裂痕,那麼對國際合作抗疫大局的破壞是顯而易見的,也必將嚴重遲滯符合科學精神的溯源工作取得新進展。

  另一方面,美國暗中施壓部分國家與其保持同一立場並不現實。目前絕大多數國家的疫情防控處於身單力薄的狀態,不僅缺乏疫苗研發能力,而且也在購買疫苗及類型選擇上較為被動。然而,疫情防控事關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意味著只能採取合作、妥協等同情心、同理心來積極應對。與中國積極參與“疫苗分享計劃”不同,美國坐擁輝瑞、強生和莫德納3種疫苗的供應權,囤積了遠超國內民眾需求的疫苗試劑,卻不願對外提供廣泛的疫苗援助。因此,在極度自私的狀態下,美國期望廣大發展中國家追隨其立場,即便促使其保持沉默,也難以獲得這些國家的真心認同。

  (劉海潮係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劉海潮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