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球多家醫學期刊聯合呼籲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2021-09-07 09:0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倫敦9月6日電(記者郭爽)近日,全球超過200家醫學衛生期刊發表聯合社論,呼籲各國立即採取緊急行動,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準升高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否則將造成“災難性”和“不可逆轉”的傷害。

  這篇由英國《柳葉刀》、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醫學》等多家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共同撰寫的文章發表于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將在今年分別於中國昆明和英國格拉斯哥舉辦之前。

  “我們——全球醫學衛生期刊的編輯——呼籲採取緊急行動,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以下,停止對自然的破壞,保護(人類)健康。”這篇聯合社論呼籲,各國政府、醫療衛生專家、環境科學家、各國企業等各界人士團結一致,在兩次關鍵會議以及未來幾年內,“可以且必須”做更多事情,以避免無法逆轉的生態和環境災難發生。

  聯合社論指出,科學結論已明確:全球氣溫比工業化前平均水準提高1.5攝氏度,生物多樣性會持續喪失,人類健康也將面臨受到災難性危害且無法逆轉的風險。此外,還將增加自然生態系統達到臨界點的可能,將讓世界處於極度不穩定的狀態,並嚴重削弱人類減輕危害和防止災難性、失控的環境變化的能力。

  全球變暖還將導致全球主要糧食作物産量下降,加上極端天氣和土壤枯竭的影響,正在阻礙全球為減少營養不足所做的努力。此外,對自然,包括對棲息地和物種的大量破壞,正在危害水和糧食安全,並增加流行病暴發的機會。

  社論強調,公平必須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措施的核心。高收入國家必須更多地支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建設更清潔、更健康、更有彈性的社會,必須兌現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承諾,並在此基礎上做得更多,以彌補2020年的任何短缺,並增加到2025年及之後的資金。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