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駐外使館四處撒錢背後:洗腦、拉攏、挑撥關係

2021-06-03 09:44: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深度】美駐外使館四處撒錢背後,有明槍和暗箭

  編者的話:在美國駐世界各地的使領館,不僅有星條旗飄揚,也有很多暗藏的計劃。國內知名微信公眾號“補壹刀”連日來所做《獨家揭秘!美駐華使館懸賞最高3萬美元,在中國招募“第五縱隊”》《全面起底!美駐外使館全球撒錢,秘密送中學生赴美洗腦》等文章,一經刊發就引起讀者的極大關注。有網民留言説,美國所能想到的推動“和平演變”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從以往的價值觀感召變為赤裸裸的砸錢“撒狗糧”,找“帶路黨”。無論是在一些國家拉攏和資助反對派、圖謀搞“顏色革命”,還是挑撥駐在國與中國、俄羅斯等國的關係,美國駐外機構這些年的各種操作越來越引起相關國家的警惕,但它們的明槍暗箭還是讓一些國家防不勝防。

  “小額贈款”用來幹什麼?

  據“補壹刀”文章透露,近日,美國駐華使館和領事館,在其官網上推出2021年度的“公共外交小額贈款計劃”。該計劃擬資助中國境內的個人、非政府組織、智庫、學術機構等,用於舉辦宣介美國社會、歷史、文化藝術及價值觀的活動。項目計劃為每個申請人或組織提供單筆最高3萬美元的獎金。這是一個什麼性質的項目,這3萬美元準備在中國境內物色鼓勵培養什麼人?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直言,這就是一個由美國國務院策動,打著“公共外交”幌子對包括港澳地區在內的中國各地進行宣傳滲透,以文化活動等為掩護,向“特定人士”或“組織”提供資助、輸送利益,甚至策動“顏色革命”的計劃。

  國防大學研究員王強認為,美國駐華使領館新近推出的這個以3萬美元為“標的”、在中國境內“分享美國價值觀”的項目,是借公共外交之名,行“和平演變”之實。實踐已反覆證明,這種以輸出美式價值觀為主要目的的公共外交註定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據王強觀察,2005年後,美國公共外交政策開始挑選諸如科教、環保、女性、多民族國家的文化包容性等表面上敏感性不強、但年輕人關心的話題,避開容易形成對立面的宗教、政治等話題,潛移默化地挑動目標國社會與政府的對立情緒。

  對許多國家來説,美國使館類似的“小額贈款計劃”一點都不陌生,美國駐吉爾吉斯斯坦使館就定期在吉舉辦金額為3萬至5萬美元的“媒體小額資助金”項目,遴選符合美方條件的當地媒體,然後提供資助。《吉爾吉斯斯坦事件》週報網站4月23日發表題為“(美國)如何不費一槍一炮佔領一個國家”的文章,揭露了在吉爾吉斯斯坦獨立30週年之際,美國仍試圖通過傳播資訊、左右輿論,來控制這個中亞國家。

  文章説,美國在吉建立龐大的媒體帝國,將本土媒體、非政府組織、普通民眾都吸納其中。美方還為吉反對派提供培訓和資助,受訓組織和人員則按美方指示在當地製造事端。如美國國會直接資助俄羅斯“自由之聲”電臺駐吉分部和“現在時”俄文頻道亞洲分部。美國國際開發署通過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的非商業國際組織國際新聞網駐吉代表處資助十余家當地媒體。美國還通過“索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基金會在當地搞活動。美國子午線國際中心在當地以“中亞新聞夏令營”的方式舉辦國際研討會,每期邀請來自中亞國家的40名學員參訓,而背後的贊助資金提供方包括美國國防部和一些大企業。

  吉爾吉斯斯坦“Kloop媒體”基金成立於2007年,是接受西方資助的媒體組織。僅美國國際開發署自2009年起就向該機構各類項目提供超過45萬美元資助。國際新聞網在一個為期三年的項目框架內向其資助超過63萬美元。“索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基金會2017年在“自由媒體”項目框架內向該機構撥款8.6萬美元。該機構還經常獲得美國、英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駐吉使館的現金和物資援助。Kloop所屬網站過去7年得到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的資助,金額為36.4萬美元,其中2020年獲資助最多,達14.4萬美元。NED還向Kloop網站專門撥款30萬美元,用於“監督”吉修憲公投和地方議會選舉。今年1月,吉總統選舉期間,該網站招募1500名“觀察員”。4月地方議會選舉和修憲公投期間,又招募3000名“觀察員”。每名“觀察員”據稱在投票當天可獲得約60美元的報酬。

  據報道,自吉爾吉斯斯坦1991年脫離蘇聯後,美國就開始在這個中亞國家實施各種計劃。2005年春,一場“顏色革命”讓吉發生非正常政權更疊,時任總統阿卡耶夫被迫下臺。吉反對派曾表示,“若不是美國在吉國所做的一切,阿卡耶夫應該仍在執政”。當時一家反對派主辦的名為《我的重要新聞》的報紙,接受過美國政府7萬多美元的資助,美駐吉使館向印刷該報的印廠提供發電機時,還在機器上標注“美國政府財産”。

  培養“未來領導者”還是“帶路黨”?

  “為什麼發生在烏克蘭、委內瑞拉、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顏色革命’不會發生在美國身上?”俄羅斯《觀點報》的一篇文章曾自問自答説,“這讓人想起在俄羅斯外交界流行的一個有趣的笑話,因為在美國沒有美國使館”。

  中國前駐委內瑞拉大使王珍本世紀初親歷美國在委內瑞拉搞“顏色革命”,他近日回顧説,在美國駐委使館的統一領導下,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所謂的“非政府組織”那些年緊鑼密鼓地舉辦各種民主培訓班,向委反對派提供精神和金錢支撐,教一些骨幹如何“把和平示威與暴力抗爭相結合”。委國內一些記者和電視主播也被網羅其中,為反政府行動製造輿論。過去20年,通過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的介入或其他項目,美國向委反對派提供的資金支援超過3億美元。

  除拉攏、培訓反政府的媒體和骨幹人員,美國駐外使館還擅長做青少年的工作。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道,美國駐吉爾吉斯斯坦使館去年宣佈過名為“美國加強與C5 + 1青年理事會(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和阿富汗)合作”的計劃。報道稱,相關國家接受美國資助的“青年工作者”在為期一年的時間內可獲得9萬到12萬美元的資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俄羅斯“歐亞日報”網爆料説,數十名在美國參與秘密交流計劃的俄羅斯高中生,被美國人趕上街頭。原來,這些學生是通過私人簽證被帶到美國的,美國駐俄羅斯使館官員親自到俄聯邦各地區秘密行動,然後將這些俄羅斯學生帶到美國。俄媒深挖後發現,冷戰結束後,對俄羅斯青年來説,去美國“交流”被認為是難得的機會,對此,美國態度十分熱情。1992年,美國向俄羅斯推出“未來領導者交流計劃(FLEX)”,選擇15歲至16.5歲的青少年赴美。報道説,之所以嚴格限制年齡,是因為心理學家已確定該年齡段的青少年最容易形成新的價值觀,容易被“洗腦”。據報道,已經有約2.2萬名俄羅斯學生前往美國“交流”,然後回到俄羅斯。2014年,俄拒絕參加由美國國務院監督的FLEX。此後,美國駐俄使館又提供資金,暗中啟動新的類似計劃,而所有資金都來自美國國務院的資助。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今年3月18日報道,俄國家杜馬外部勢力干涉俄內政調查委員會主席瓦西裏皮斯卡列夫揭露了美國駐俄使館如何參與干涉俄內政。該委員會掌握美國政治分析師和非政府組織有關影響俄大選的數十本材料,以及相關的培訓和線上研討的視頻證據。早在2019年,當美駐俄使館網站出現鼓動俄公民參加未經許可的活動內容時,該委員會就曾要求美國使館作出解釋,但對方卻回避溝通。瓦西裏表示:“今年,歷史再度重演。我們看到美國使館網站發佈鼓動人們參加非法活動的路線,看到美國社交網站上有不良內容對我國的青少年進行密集宣傳。我們掌握了具體實例,可證明一些俄青少年受到操縱。美國使館通過欺騙、威脅、利用他們的愛國心,挑唆他們參與非法抗議活動。”此前,美國駐俄使館發佈消息,公佈1月23日俄各地示威活動的時間和地點,同時呼籲俄境內的美國公民遠離集會地點。俄外交部稱,美國使館發佈這種資訊將被看作是嚴重干涉俄內部事務,對此,俄羅斯必須做出相應的反應。

  不斷挑撥駐在國和中國的關係

  除煽動民意針對吉爾吉斯斯坦政府外,挑撥吉俄、吉中關係也是美國駐該國使館和其背後美國各家出資機構的主要任務之一。可以説,美國在一些國家建立媒體帝國,首要目的就是對抗地緣政治對手俄羅斯和中國,進行反俄反華宣傳。

  據《吉爾吉斯斯坦事件》週報網站爆料,2019年,吉一些媒體的反俄和反華報道內容激增,如抹黑主張加強對俄關係的政治家,以及造謠“中國鎮壓少數民族”。據俄媒統計,2019年,Kloop 網站48%的涉華報道包含負面資訊,39%的報道專門歪曲新疆少數民族的處境和渲染吉爾吉斯斯坦的反華行動,有關中國的正面報道和新聞僅佔 8%。美國使館挑撥吉中關係的做法引起吉方的不滿,有媒體專家表示:“這些公開指責中國的人獲得美國的財政支援,由於美國在當地煽動反華情緒,受害的是想要改善生活的中亞國家民眾,以及中國在該地區的投資項目。”

  另據媒體報道,在哈薩克,由索羅斯基金會和“自由之家”資助的“國際權力倡議”以及在美駐該國使館要求下註冊的“阿塔祖特”等非政府組織,近期也在炒作所謂“新疆問題”上扮演著不光彩的角色。據俄羅斯“軍事政治分析”網報道,負責南亞與中亞事務的美國前副助理國務卿愛麗絲威爾斯親自監督“阿塔祖特”的工作。該組織中的一些代表和律師長期接受美國使館的資金支援。

  即使是在歐洲盟國,美國駐外使領館也被批做“間諜窩”,無論是監聽駐在國領導人,還是駭客攻擊,一個都不少。美國駐德國使館位於勃蘭登堡門旁邊——也就是曾赫赫有名的柏林墻遺址附近。德國《明鏡》週刊曾報道説,美駐德使館屋頂上有一個“白盒子”,這是美國特別情報蒐集部門的監聽設備,名為“愛因斯坦”。

  “美國的使館在歐洲任何國家都稱得上是‘國際外交中心’。”有德國跨大西洋關係問題學者這樣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近些年,隨著醜聞不斷曝光,美國駐歐洲國家使館門前時常聚集著各種各樣的抗議示威者,美國大使在歐洲的形象也變得越來越差。美國駐德國前大使格雷內爾因為一上任就支援歐洲的極右翼勢力,引發德國各界強烈不滿,被批“像一個極右派的殖民官員”。最為人所不齒的是,2019年,格雷內爾還攻擊中國,稱“中美無法在道德上相提並論”。最近幾年,美國駐一些歐洲國家的使館總是把中國在當地的項目或中國企業當成攻擊對象,給中國的國家利益和企業利益造成負面影響。

  美國駐緬甸使館平日裏也會通過社交媒體平臺拉攏當地青年,向他們灌輸美式民主的內容。不僅如此,去年7月,美國駐緬甸使館臨時代辦西布利公開發表文章,捕風捉影、顛倒黑白,故意將緬甸局勢同涉港和南海問題相聯繫,並與美國標榜的“民主和人權”問題掛鉤,以此對中國進行赤裸裸的攻擊和抹黑,蓄意挑撥中緬合作和兩國關係。中國駐緬甸使館發言人迅速發表談話,指責美駐緬使館正伸出黑手,“有關文章粗製濫造、低級下作的程度令人驚愕,反映出美方對蓬勃發展的中緬關係的‘酸葡萄’心理,更是美當局為轉嫁國內矛盾、維護政治私利在全球巡迴上演的又一齣鬧劇”。

  【環球時報駐緬甸、德國特約記者 關潮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李天陽 王亞斌 柳玉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