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日本核廢水入海,“核”試嗎?合適嗎?

2021-04-14 09:08: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新聞1+1丨日本核廢水入海,“核”試嗎?合適嗎?

  13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福島核廢水排海。此舉不僅引發日本國民的不滿和質疑,中國、韓國等周邊國家也都紛紛表示反對:這種做法極其不負責任,將嚴重損害國際公共健康安全和周邊國家人民切身利益。日本為什麼這麼做?由此帶來的影響是什麼?核廢水入海,真能“一倒了之”嗎? 日本核廢水入海,“核”試嗎?合適嗎?

  福島第一核電站含有對海洋環境等有害的核廢水,經過濾並稀釋後將排入大海,核廢水總量超過100萬噸,排放工作約在兩年後開始。今天上午,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宣佈正式決定將福島核廢水排入海洋。日本為何要在此時考慮處理解決核電站的核廢水問題?程式和過程值得信任嗎?除了將核廢水排入海洋,又真的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嗎?

  過去幾年

  面對反對聲音

  日本政府在做什麼?

  總臺記者 王夢:4月9日 “基本確定”,4月13日“正式確定”,關於將福島核廢水排入海裏,日本政府看起來已經“放風”好幾天了,但實際上是“放風”好幾年了。過去幾年中,每隔一段時間,日本政府就會提及一次,但都因為反對的聲音太大,不了了之。而每一次之後,不是去找更好的解決方案,而是去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怎麼排放,一個是怎麼解釋。

  福島漁民與漁業協會為何憤怒反對?

  總臺記者 王夢:日本國內現在反對聲音特別強烈,受廢水排入大海最直接影響的兩個群體,一個是福島縣的居民,一個就是漁業協會。

  ①福島居民。福島居民認為,東京電力公司説排放到大海的核廢水沒有污染,那為什麼不從東京灣倒呢?為什麼要從福島附近的海域倒呢?為什麼這10年來所有的苦難都是福島人在承受呢?

  ②漁業協會。4月7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先去見了日本漁業協會的會長岸宏,但是之後漁業協會還是説不能夠接受這樣一個決定,堅決反對。現在距離“3 11”大地震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事故,已經過去10年了,福島作為一個産魚大縣、産糧大縣,到現在食物都並沒有獲得外界接受。

  東京電力公司

  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

  它還可信嗎?

  總臺記者 王夢:我覺得日本民眾還有一種強烈的反對,是基於對東京電力公司的不信任。因為現在操作核廢水排放入海的是“東電”,説核廢水沒有污染的還是“東電”。打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比方,這就相當於“東電”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可信嗎?至少在福島核事故之後“東電”撒謊,而且隱瞞了核泄漏的情況。

  除了排入海洋

  對於核廢水

  真就沒有更好的處置手段了嗎?

  總臺記者 王夢:可能很多人都想得到答案,最真實的答案我們可能非常難以知道。但日本政府反覆給出的解釋是,日本國土面積太小,承擔不了填埋等處理辦法。而相對於像蒸汽釋放、排入大海這類的操作更便捷,技術更成熟,更重要的是,成本更低。有日本國內環境專家説,在現有技術手段之下,把核廢水儲存在陸地上,也就是現在正在採用的辦法,其實就是最優的解決方案,而排放入海是一種又偷懶、又不負責任的做法。所以實際上日本就是選擇了不把核廢水儲存在自己國家的選項。

  鄰國反對

  日本作何反應?

  總臺記者 王夢:首先,我覺得未來反對聲依然會特別大,而且我相信日本政府真的是已經聽到了,不然日本政府今天也不會邀請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駐日機構人員開視頻會議來進行解釋。同時,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今天也表示,繼續謀求包括中韓兩國在內的各個鄰國的理解非常重要。外相茂木敏充也説會基於科學依據,細緻説明,努力謀求國際社會的理解,應對形象受損。所以對於反對,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日本政府其實都是要解釋、要説明、要努力獲得理解,所有的解釋都是為了更順理成章地執行今天作出的這個決定。所以接下來日本政府應該要著手很多實際工作了。

  韓國政府對日本政府的做法表示遺憾

  總臺記者 唐鑫:今天上午,韓國政府緊急召開了會議,會議有包括三點重要內容。

  ①對於日本政府的做法表示強烈遺憾。

  ②日本政府應該保證處理過程的公開和透明。

  ③周邊國家以及國際社會應該加強合作共同應對。

  日本需要用更積極的姿態來回應鄰國關切

  總臺記者 唐鑫:韓國政府希望日本政府能夠以更加積極的姿態來面對這件事件,並且消除周邊國家的擔憂。換句話説,就是要求日本要公開透明主動及時地以嚴格、準確、公開、透明的方式披露資訊,與周邊國家充分協商。我們看到,雖然日本政府一再宣稱説排放入海的核廢水安全性是可控的,但在韓國看來這樣的説法並非完全可靠,因為回顧過去數年間,日本政府應對和處理方式福島核事故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所以韓國方面認為,日本能不能保證未來做的和現在説的一樣完美,需要讓國際社會來進行有效的監督,以確保處理和排放過程是安全的,這點一直是韓國關注的問題。

  韓國在擔心什麼?

  總臺記者 唐鑫:韓國從政府到市民團體,再到普通消費者,大家共同的擔憂是對於韓國海洋環境的危害,對於韓國水産品安全性的威脅,還有對於韓國人身體健康的影響,因為這些關係到每一個韓國人的生活。今天韓國市民團體在日本駐韓使館前進行了抗議集會。抗議中示威者在強調韓國和日本如此靠近,也共用著很多海洋資源,如果日本政府在核廢水處理和排放過程中,做的沒有説得好,出現了隱患和問題,韓國很可能就是第一個受害者,並且受害程度也很可能是除了日本以外最為嚴重的國家,所以在今天的示威現場,韓國市民團體負責人也把日本政府的做法稱作是一種“核恐怖”,這個詞表達的態度也非常強硬。另外,示威者還向記者介紹,未來對於韓國人來説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能夠在源頭上控制住日本水産品的進口,禁止這些水産品流入韓國市場,流向市民餐桌,來保證韓國人的身體健康。

  怎麼看待

  美國支援日本福島污水入海決定中的

  模糊資訊?

  央視記者 殷岳:鄰國反感,離得遠的國家未必同樣反感,而從目前美方態度來看,其實是有一些非常複雜的信號。美國國務院在就這一事件表態時,使用了一些非常模糊的詞語。原文是“美國知悉,日本政府評估了與目前儲存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現場的處理水的管理有關的幾個選項。在這種獨特的具有挑戰性的情況下,日本權衡了各個選項和影響,一直對自己的決定保持透明,似乎採取了符合全球公認的核安全標準的做法。”作為一個政府官方表態,又是涉及日本是否符合國際標準的問題上,美國國務院卻用了非常模棱兩可的描述,模糊掉個別關鍵資訊,那麼,美國這個國際大國在支援這個關乎全人類的決策時,到底知不知道日本這種做法是否符合標準呢?我想以後日本一旦因為這件事情被追責,美國可以借著模糊表述推掉責任。

  美國支援日本福島污水入海決定

  背後還有複雜考慮?

  央視記者 殷岳:一方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任後,他在第一次向公眾闡述拜登政府外交政策時列出了八個外交重點任務,其中就包括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拜登政府也打算在4月22日舉行氣候對話,邀請各國共商對策;除此之外,美國總統事務特使約翰 克裏也頻繁出訪各國推動全球氣候合作。另一方面,在布林肯列出的八大外交政策當中,氣候問題排在第六位,排在第五位的是美國要加強和盟友的合作,布林肯在演講當中説到,全球盟友體系是美國獨有的資産,並且要重塑和這些美國盟友的關係,更加適合當今的環境。而據媒體報道,日本首相很有可能成為拜登政府上任以來第一個訪問美國的外國領導人。所以結合大背景來看,這次美國對日本核廢水排放的支援決定,確實在釋放著非常複雜的信號。

  將核廢水排入大海

  目前公佈的數據並不夠公開透明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核環境工程教研所所長 王毅:日本公佈的數據是否真實,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事情,除了目前公佈的放射性物質“氚”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物質、尤其是α放射性核素,這個很關鍵,數據必須要弄準確。我個人覺得目前日本的數據不夠公開透明,需要同所有利益相關國保持緊密溝通。

  處置核廢水有沒有更好選擇?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核環境工程教研所所長 王毅:目前來看,放射性物質“氚”的濃度還過高,雖然放到大海裏被海水稀釋以後,每一升或者每一立方的放射性會有所降低,但是日本最好是先把放射性廢水收集起來,再衰減兩到三個放射期,最好是四個放射期,換句話説,就是再儲存放個30到50年,然後再排放到海裏去這樣更安全,另外,從福島核電站核事故到現在已經10年了,根據媒體報道,日本一共才收集了137萬立方的廢水,可以想見再有一個10年它收集的廢水只會比137萬(立方)要少,我認為日本完全有能力收存廢水並單獨儲存的。所以目前的這種做法,極其不負責任,將嚴重損害國際公共健康安全和周邊國家人民切身利益。

  日本政府正式決定福島核廢水排海

  是否應該與鄰國友好協商?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核環境工程教研所所長 王毅:這是完全有必要的,因為海洋是整個人類的共同財産,不是日本一個國家的,不是它的“後池塘”,尤其是對中韓兩國作為鄰居來講,必須要打招呼。另外,應該由中韓等有能力進行檢測的國家,對日本核廢水的真實數據進行核驗,這是最起碼的。再有,整個排放過程,比如每年排放的流量以及排放的地點都必須公開透明,在環太平洋國家的監督之下進行,這才是一個國家,該有的負責任的態度。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