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環球深觀察丨美國基建水準被評“不及格” 就這已是20年來的最高得分

2021-03-06 11:37:00
來源:環球資訊+
字號

  美國國內評估基礎設施現狀最權威的機構——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日前發佈四年一次的評估報告稱,由於聯邦政府多年來的不作為,美國的基礎設施狀況每況愈下,今年的總體評分是“C-”,即“有重大缺陷”的“平庸水準”。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截圖

  如果按照美國絕大多數學校要求通過課程的成績達到“C”以上的標準,“C-”也可在某種程度上被視為“不及格”。堂堂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基礎設施為何如此不堪呢?

  “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又被打臉

  薄弱的基礎設施一直是美國社會的一個痛點。儘管此次的評分只有可憐的“C-”,但這已經是20年來美國基礎設施狀況得分首次超過“D”的水準了。用ASCE執行董事托馬斯史密斯的話説,今年的評分仍然沒有達標,“如果我們不採取緊急行動,未來將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我們的生活品質將進一步下滑”。

  △CNN報道截圖

  美媒指出,美國迄今只支付了將國內整體基礎設施提升至可接受的“B”級所需費用的一半左右。據ASCE估計,未來十年美國面臨2.59萬億美元的基建投資缺口。如果繼續無所作為,到2039年,美國逾期未付的基建帳單將導致每戶美國家庭平均每年花費3300美元。

  △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報道截圖

  得克薩斯州的民眾無疑對美國基礎設施的脆弱程度有著最深切的體驗。近期冬季風暴造成的大規模停電一度波及得州超過400萬用戶,相繼發生的供水和食品供應鏈中斷更讓當地居民陷入嚴重生活危機。

  諷刺的是,ASCE得克薩斯分會上月剛剛把2021年得州基礎設施狀況評為“C”,高於如今全美整體水準。在極端天氣面前,全美能源重鎮得州尚且如此不堪一擊,其他州的情況可想而知。截至目前,得州民眾的生活仍未恢復正常。

  △為應對極端天氣,得州超市貨架被一掃而空,民眾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美國科技類部落格網站“科技咀嚼網”(TechCrunch)發文指出,得州發生的災難已經讓一個冷酷的事實變得非常清楚:美國在基礎設施投資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失敗,使美國的任何地方在突發災害來臨時都無法倖免。“由於拒絕投資建設足夠的公共基礎設施,國家領導層已經無法履行保護公民健康和安全的基本職責”。

  △“科技咀嚼網”(TechCrunch)報道截圖

  花錢搞基建,對美國來説有點難

  既然事實就在那裏,既然誰都知道應該投資改善基礎設施,但美國為什麼這麼多年毫無動靜呢?

  據美媒報道,特朗普政府任內也曾將此提上議事日程,但始終未能推動國會通過任何全面的計劃。近期,拜登政府正在尋求與國會共同商討出一項總額超過2萬億美元的長期提振美國基礎設施的計劃,並擬於國會批准1.9萬億疫情救助法案後公佈。但考慮到美國債務已超過28萬億美元,且新的救助法案還懸而未決,因此“錢從哪來”顯然成了一個無法回避的首要難題。

  美國《財富》雜誌報道稱,改善基礎設施是少數幾個在分別支援兩黨的美國公眾中得到普遍支援的議題之一:大約三分之二的美國人認為該國在滿足基礎設施需求方面做得不夠;而80%的美國人支援重建國家基礎設施。

  △《財富》雜誌報道截圖

  然而在美國,改善基礎設施是一項複雜而艱巨的挑戰,涉及諸多利益相關者。一直以來,鉅額的預算赤字都使得改善基礎設施難上加難。“湊錢”似乎是在背負巨債的美國政府拿不出錢時的唯一辦法,但又談何容易。

  有媒體稱,拜登政府試圖通過對企業和富人增加稅收來籌措基建資金,但此舉引起了相關方的明確反對。華盛頓最具影響力的美國企業界遊説團體早就警告總統拜登,不要試圖通過增稅手段來為他承諾的基建投資提供資金。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毫無疑問,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消耗鉅額資金,而這需要政府的政策調整和各方的積極參與,但許多有實力的投資者並不想承擔這種社會責任。有評論文章以得州為例指出,富人們不願意為應對天災作出實質性努力,是因為當地政府一直對他們採取稅收優惠政策,而這使他們有能力私下支付相關服務費用,以確保氣候變化的負擔不會“落在自己的海濱別墅上”。

  △“科技咀嚼網”(TechCrunch)報道截圖

  正如《財富》雜誌的評論文章所説,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協調一致並且全力以赴的舉國努力。“得克薩斯州癱瘓的電網、密歇根州弗林特的有毒飲用水、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的橋梁倒塌等等並不是孤立的問題,而是整個制度的失靈”。

  △《財富》雜誌報道截圖

  策劃丨王堅

  撰稿丨劉鵬

  編輯丨林維 甕海新 王紅嶺

  簽審丨侯晨 王堅

  監製丨關娟娟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