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專家:特朗普治下的美國何去何從?

2016年11月10日 08:33:4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專家分析:特朗普治下的美國何去何從?

  當地時間11月9日,喧鬧的2016年美國大選終於落下帷幕,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最終戰勝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裏克林頓。由於此前美國多數學者、前官員和主流媒體都站在了支援希拉裏的隊伍中,大部分民調都顯示希拉裏勝率更大,這一結果仿佛英國脫歐的復刻版,大西洋兩岸在事關國家命運前途的問題上再次攜手共進。

  大選雖然劃上句號,但對美國的影響遠未結束。“特朗普-桑德斯現象”早已引發美國國內激烈辯論,美國社會在多個問題上意見嚴重分歧,並呈現相互疊加的負面效應。特朗普在不被美國眾多主流媒體、學者看好的情況下依然勝出,足以説明以特朗普為代表的政治力量不容小覷。平心而論,特朗普的上臺符合兩黨輪替的歷史性規律,更不意味著美國從此踏上凶險前途,相反,這可能意味著美國國內政治通過大選正進行新一輪調適和變革。

  但在變革之前,特朗普首先必須經受住內政和外交兩方面的嚴峻考驗。特朗普接手的美國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反全球化”衝擊。美歐等發達國家幾乎同時陷入這一浪潮,今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和這次美國大選的結果把這一趨勢推上新高峰。長期以來,多數人把全球化視為理所當然,認為其進程應是不斷向前。但在這次大選中,相當多一批人正為“反全球化”搖旗吶喊。全球化確實讓大部分人過得更好,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從中獲益,全球化更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至少,中東的混亂讓人看到全球化對解決宗教、民族問題的局限性,而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我們明白全球化並非代表穩定的經濟增長。

  特朗普必須清楚,“去全球化”絕對不是美國未來的出路,而如果無法解決國內貧富差距擴大的現實問題,遷怒于“全球化”的情緒就無法驅散。目前,美國已成為發達國家中貧富差距擴大的“重災區”。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16年9月公佈的數據,2015年美國最富有的5%人群的收入是最底層的17倍。隨著財富向高收入人群聚集,中産階級不斷縮水,美國“橄欖型”的社會結構不復存在。作為“反全球化”、“反傳統政治”的代表,如今已成大國領袖的特朗普,究竟能開出怎樣的藥方?

  外交領域相對來説是特朗普的軟肋。一方面,由於缺乏從政經驗,特朗普實際上並沒有形成系統成熟的外交理念,對如何與各國領導人打交道更談不上熟稔。因此,特朗普在外交上恐怕將成為“慢熱型”總統。此外,美國國內問題一大摞,恐怕頭一兩年特朗普需要花費更多精力“療傷”,彌合美國社會、黨派分歧,真正投入外交事務的精力有限。

  目前看來,特朗普整個對外佈局的思路仍然是收縮性的,他所強調的“讓美國再次偉大”主要集中在國內領域的施政,在外交上則希望盟友和夥伴能夠承擔更多責任和義務,比如認為北約是“過時的”,希望日韓等盟國承擔更多自身的防務責任等等。然而,特朗普的對外政策團隊成員是誰、他的外交思想又受誰影響,外界對這些幾乎無從知曉。

  對華政策方面,除了在經貿領域對華強硬外,特朗普幾乎是白紙一張。必須肯定的是,特朗普上臺後對華政策不會是他考慮的首要外交事務,但卻是他不得不考慮的重要事項。特朗普身上的未知因素對中國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挑戰在於沒有打過交道,不夠了解,機遇在於特朗普為人務實,可塑性強。

  (作者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 孫成昊)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