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六民眾支援中俄“更緊密配合”
“如果彼得大帝仍然在世,他會把俄羅斯的首都遷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而非聖彼得堡。”英國路透社報道稱,説這話的是卡內基莫斯科中心主任德米特利 特萊寧。他指的是18世紀俄國沙皇要把俄羅斯推入歐洲核心的努力,但現在“太平洋就是18世紀的波羅的海”。
在日本《朝日新聞》看來,普京此次訪華已經預示,俄羅斯“東方外交”路線正式確定。德國《日報》5日題為“新靈魂關係”的報道説,10年前,時任美國總統布希提到普京時用的詞彙是“靈魂夥伴”,而如今俄羅斯正專注于日益強大的中國。日本富士電視臺評論稱,多年以來,西方對俄羅斯的目光充滿懷疑和陰謀,現在是俄羅斯刻意回避向西而堅決向東的時刻了。普京選擇擁抱中國,不僅能得到北京熱情的回應,而且俄羅斯人認為,美歐將因此不得不對俄羅斯更加謹慎和尊重。
卡內基和平研究中心曾發表一份報告,題為《真實的夥伴?中俄是如何看待彼此》。文中説,中俄關係演化“一直就是個奇跡”,但這個關係中始終存在一個第三方——美國。俄羅斯“新大陸”網站5日報道稱,在俄中兩國領導人會面後,一些西方觀察人士認為,他們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與美國亞太政策抗衡的戰略夥伴。
昨天,就普京訪華及中俄關係發展方向的看法,環球輿情調查中心進行了一次快速隨機調查,調查對象為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長沙、瀋陽等7個城市18歲以上普通民眾,共回收有效問卷445份。對於“是否歡迎普京訪華”,85.6%的受訪者表示歡迎,1.8%的受訪者明確表示不歡迎,另有12.6%的受訪者選擇“説不清”。在“是否支援中俄關係朝著更緊密和相互配合的方向發展”這個問題上,支援率更是高達96.1%,僅1%的受訪者表示“不支援”,2.9%的受訪者選擇“説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