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國繁榮強大不是美國戰略失敗

時間:2012-03-01 08:59  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話題”是美國大選戲中不可或缺的一幕。競選者輪番站出來説硬話,個別人為表現得更強悍甚至説起不合常理的胡話。

  強硬背後有一種思維充滿意識形態色彩:美中兩國對於自由和公正的看法不屬於雙方共有的價值觀。中國代表了一套“影響深遠且令人擔憂的標準”,美國必須通過對華強硬來挑戰這一標準。中國的崛起與美國長期安全和經濟穩定不相容。

  美國中國問題專家拉迪有句名言:“中國是方便的拳擊吊袋,有些候選人禁不住擊打幾下,而一旦入主白宮,發現與中國利害相關時,競選的言辭便被拋到路邊。”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回顧中美建交以來的歷史,人們有理由對美國大選給中美關係造成的衝擊乃至傷害保持警惕。競選時的“諾言”也是一種包袱,白宮新主人總是自覺不自覺地為兌現“諾言”做些什麼。

  有兩個典型的例子。1992年大選期間,因為對冷戰後中美關係重要性認識不清,總統候選人克林頓批評時任總統布希“嬌慣中國”,曾甩出過一旦當選將“遏制中國”的狠話。2000年大選期間,新保守主義主導美國外交政策,小布希將中國定性為戰略競爭對手而非戰略夥伴,甚至提出“協防臺灣”。克林頓和小布希入主白宮後,中美關係都經歷過嚴峻挑戰。

分享到: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