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伊歐石油貿易戰如箭在弦 國際油價面臨新考驗

時間:2012-01-30 10:58  來源:工人日報

  伊朗議員當地時間29日向媒體表示,伊朗議會尚未就擬切斷對歐洲石油出口相關議案舉行投票。伊朗議會能源委員會副主席蘇達尼早些時候稱,議會正起草議案,要求政府立刻停止向歐盟國家出口石油,並禁止從那些對伊朗實施制裁的國家進口任何商品。原先預計,該議案在29日被上呈到議會。

  歐盟外長會議23日通過決議,禁止歐盟國家從伊朗進口石油並同時對伊朗中央銀行實施制裁。但為了緩解石油禁運措施給歐盟成員國及相關企業帶來的壓力,該決議同意已經簽訂的合同可以執行至今年7月1日。在此期間,歐盟國家將尋找別的“油路”。此前經磋商,沙特等中東産油國已表示願意在歐盟禁運伊朗石油後,增産石油以穩定國際市場。而伊朗議會如果出臺對歐洲的反制裁的議案,將直接導致歐盟預設的緩衝期流産,並即刻影響到歐盟進口石油。伊朗採取先發制人的反制措施,表明將與西方抗爭到底的決心,也表明伊朗和歐洲之間的石油貿易戰如箭在弦。

  伊歐石油貿易戰的根子是伊朗核問題,操作者則是美國。美國政府認為,加大對伊朗的制裁,是逼伊朗妥協的最有效手段,而對伊朗進行石油禁運,是釜底抽薪的一項制裁措施。去年11月初,國際原子能機構發表不利於伊朗的報告後,美國和英國宣佈了對伊朗的新一輪制裁,英國的金融體系切斷了同伊朗所有銀行間的聯繫。法國11月中旬也提議對伊朗展開前所未有的制裁措施,包括讓歐盟成員國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並呼籲其他國家也中斷同伊朗的石油貿易並凍結伊朗央行的財産。

  美國還在全世界展開了對伊朗的“外交戰”,力圖建立旨在孤立和制裁伊朗的“國際石油禁運聯盟”。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和常務副國務卿伯恩斯,不久前分別訪問了東亞一些國家和土耳其等國,向這些國家“強調國際社會合作解決伊朗核問題的重要性”,轉達美國政府在加大制裁伊朗等問題上的立場。據報道,日本表示將“考慮減少伊朗石油進口問題”,但土耳其卻讓美國碰了釘子。土耳其是伊朗石油的“進口大戶”,其石油總進口量的30%來自伊朗。土耳其表示,只會遵守聯合國對伊朗的制裁決議。就在伯恩斯訪問土耳其之前,土耳其外長達武特奧盧訪問了伊朗,並説土伊兩國關係正處在近400年來最好的時期。

  美國組建“國際石油禁運聯盟”,伊朗則針鋒相對。伊朗大談石油禁運對國際石油市場的衝擊,並“威脅”那些“希望填補伊朗石油出口真空的國家”。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高級顧問阿裏阿克巴爾韋拉亞提26日説,伊朗決不容許出現其他國家可以賣油而伊朗不能出售原油的局面。伊朗總統內賈德日前則表示,如果歐盟對伊朗石油實施新的禁運政策,輸家將是歐盟而不是伊朗。

  不可否認,西方制裁對伊朗的影響是嚴重的。統計顯示,石油出口占到了伊朗全部出口貿易額的80%,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半也來源於石油出口。歐盟是伊朗第二大石油出口市場,目前歐盟從伊朗進口石油佔到了伊朗石油出口總量的18%。由於未來石油出口減少,可能導致政府收入縮減,政府調控經濟穩定的手段也將可能受到削弱。另外,由於金融制裁引起伊朗通貨膨脹,引發其貨幣裏亞爾急劇貶值,官方公佈的通貨膨脹率在21%左右。但是,受新制裁影響的不只是伊朗,未來一段時間,全球民眾或許都會為其“買單”。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中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國,石油貿易戰勢必將讓國際市場油價出現走高,世界經濟將面臨新一輪考驗。(劉瀅)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