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推遲審議歐盟斷油草案 伊朗“先發制人”反制西方

時間:2012-01-30 10:58  來源:人民日報

  據多位伊朗議員透露,預定1月29日在議會對歐盟斷油草案進行的公開辯論和審議有可能推遲到2月1日。有媒體分析認為,伊朗推遲審議該草案,用意可能是緩和與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團交流的氛圍。

  伊朗議會能源委員會副主席蘇達尼28日説,要求政府立即停止對歐盟石油出口的決議草案已經由能源委員會起草完成,“如果歐盟不取消其石油禁運措施,伊朗就不會向其輸送一滴油”。

  核查團抵伊 緩和邁一步

  29日,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團抵達德黑蘭,核查團將於31日離開。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幹事納克茨表示,希望伊朗方面對於核查工作充分配合。伊朗外長薩利希對核查團的訪問感到樂觀。分析人士指出,國際原子能機構此行是應伊朗邀請而來,標誌著德黑蘭在緩和緊張局勢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近日,伊朗總統內賈德和薩利希都提出願意與有關各方重啟核談判,此次核查團試圖了解去年11月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中提到的伊朗核計劃“涉及軍事層面”的資訊,而伊朗也把此次核查團訪問看作緩解與西方關係的一個時機。

  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總經理艾哈邁德卡勒巴尼29日説,為了應對歐盟石油禁運制裁,伊朗短期內一方面將開拓新的石油市場,另一方面將提升石油煉製能力,生産更多石油化工産品。

  分析認為,伊朗立即切斷對歐盟石油出口,將使其喪失來自歐盟的石油外匯,在伊朗外匯缺乏的當下,無疑會帶來伊朗經濟更加強烈的陣痛,但在歐洲尚在找油、油源未穩的情勢之下,此舉可能導致油價高企,這是伊朗希望看到的,因為這一方面能夠從高油價中彌補失去歐盟市場的不足,同時也可以證明伊朗反制措施的有效性,使得歐盟繼續從伊朗進口石油6個月緩衝期的計劃落空。

  埃及《消息報》29日報道認為,一方面,伊朗公開強調自己不怕制裁,另一方面,伊朗也表示願意就核問題同西方國家展開談判,這種態度顯示了伊朗比較靈活的外交姿態,同時,這也是伊朗千方百計在核問題上實行拖延戰術的表現。

  雙方硬碰硬 油價將上漲

  “阿拉伯新聞網”29日評論説,伊朗斷油歐洲,這是伊朗在即將受到西方國家石油禁運之前“先發制人”的表現,意在變被動為主動,擺脫孤立處境,使其順利度過石油禁運給它帶來的艱難時日。

  阿拉伯媒體還分析認為,事實上,伊朗並不太懼怕來自歐盟的石油禁運,因為伊朗向歐洲出口的石油只佔其石油出口總量的18%左右,伊朗與歐洲的經貿關係並不太密切,由歐盟響應美國倡議對伊朗發起的石油制裁並不會産生太大的效果。

  不過,制裁並不是什麼好事,它會使雙方硬碰硬,兩敗俱傷。

  沙特《經濟報》日前報道説,沙特完全有能力彌補因伊朗石油被禁而出現的國際石油市場供應缺口。沙特現有原油産能約為1250萬桶/日,其中900萬—1000萬桶/日用於出口,剩餘250萬桶/日,而伊朗石油出口量僅為200萬桶/日,沙特這一過剩産能足以彌補因伊朗石油無法出口而産生的市場缺失。另據美國能源部公佈的數字,2011年上半年,歐盟來自伊朗的原油進口量僅為45萬桶/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如果伊朗報復性停止出口石油,全球原油價格將上漲20%—30%。有參加達沃斯論壇的石油業高管認為,能源市場能夠承受伊朗260萬桶/日原油出口量減少一半。這大體相當於去年利比亞內戰期間減少的石油供應量。高管們表示,他們相信沙特能彌補伊朗禁運帶來的缺口。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