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石油制裁大戰對伊更有利 歐債危機國或雪上加霜

時間:2012-01-30 10:59  來源:光明日報

  在歐盟決定對伊朗石油出口實施制裁後,伊朗表示準備針對歐洲採取反制裁措施。伊朗國營石油公司總裁卡拉巴尼28日表示,伊朗如果在近日停止向歐盟出口石油,那麼與伊朗簽署合同的歐洲公司利益將受到損害。伊朗議會擬於29日通過雙重緊急法案,將在下周起停止向歐洲石油出口。根據該提案,所有同意制裁伊朗石油出口的歐洲國家都將無法從伊朗購買一滴原油。從種種跡象看來,伊朗已先發制人,對歐盟實施了反制裁措施。

  那麼目前伊朗和歐盟之間相互實施的制裁對誰的壓力更大?首先,伊朗的制裁一定會對歐盟的能源進口産生影響。分析家們認為,雖然歐盟通過了禁止成員國從伊朗進口石油的決議,但為緩解石油禁運措施給各成員國及相關企業帶來的壓力,該決議同意已與伊朗簽約的合同可執行至今年7月1日。但伊朗議會做出“立即”向歐盟“斷油”決定,將直接導致歐盟預設的緩衝期流産,並即刻對歐盟石油進口造成負擔。伊朗媒體認為,一旦伊朗停止向歐盟供油,希臘、義大利和西班牙將首當其衝受到影響,這三國的經濟將“陷入癱瘓”。希臘、義大利和西班牙是歐盟成員國中進口伊朗石油最多的國家,因此歐盟還需勸説南歐三國克服困難,與歐盟保持一致,但這對於已深陷主權債務危機的三國無疑是雪上加霜。一些專家估計,歐洲如果得不到伊朗石油的話,會從沙特那裏得到相應補償。但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費薩爾28日表示,“歐盟擬對伊朗實行石油禁運,而海灣國家尚未就石油增産問題作出決定,海灣國家希望看到一個穩定的世界石油市場”,因此沙特等海灣歐佩克成員國能否如歐盟之願增産原油來“彌補歐盟的石油虧空”,目前仍有懸念。

  其次,伊朗做好了應對歐洲石油禁運的準備。伊朗“不擔憂”找不到新買家。伊朗石油部23日晚間發表的聲明報道:“伊朗向歐洲出口石油僅佔石油出口總量的18%,其餘部分出口其他市場。”伊朗外交部發言人説,伊朗將“替換”放棄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而伊朗總統內賈德則更是信心十足,他指出,“西方需要伊朗,伊朗不會因制裁而蒙受損失,我們與歐盟的貿易佔整體比例曾高達90%,現已降到10%,看看誰會倒楣。”

  再次,為了避免全面出擊,伊朗在核問題上再次搖動橄欖枝,伊朗已主動向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出邀請,後者的一個高級別代表團已于29日抵達德黑蘭,對伊朗進行三天的訪問,就伊朗核問題進行磋商。這説明伊朗在多次軍演充分亮劍後,意識到了是“回到談判桌的時候”,用西方媒體的説法是,“伊朗領導人反西方的惡毒語言和戰爭叫囂減弱了,取而代之的是主動要求恢復談判”。

  最後,國際社會對美歐禁止從伊朗進口石油的規定形成了牽制,很多國家對美歐制裁伊朗的主張持保留態度。綜上所述,伊朗與歐盟之間的“石油制裁”大戰究竟對誰有利,伊朗自己的判斷不一定沒有道理。(記者 周戎)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