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反“獨”促統

(走基層)小區沒物業:老人有困難找誰?

2016年01月13日 15:13:00  來源:新華網路電視
字號: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加速,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養,更好地安度晚年成為社會面臨和關注的問題,人口大省山東近幾年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濟南市民孟軍和老伴兒都已年過古稀,是獨居老人。由於居住在老舊的開放式小區,沒有物業,所以每當家裏遇到換燈管兒,修馬桶的問題,老兩口就犯了難。

  濟南市民 孟軍:

  你看我們這都70來歲了,老頭也70來歲,不能爬高,要像這小事啊説實在換個燈管啊,這年輕的自己都能換上。我一個孩子的工作也不行,就是他的工作也不能離開地方。

  孟軍老人的困難並非個例。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居住在開放式老舊小區的居民中老年人較多,由於沒有物業,每當發生水電暖等故障時,無人維修問題讓這些老人犯愁。

  濟南市民 楊立帛:

  咱家又沒人,(廁所)一堵了真是著急,急得我頭暈眼花的。

  如今,孟軍和楊立帛老人再也不用為這些小事煩心了。2014年,他們所在的社區成立了“大拇哥”便民物業管家,為的就是解決獨居老人面臨的各種難題,現在只需一個電話就有專人免費到府服務。

  濟南二七新村街道辦事處社區服務中心 辦公室主任 王炎秋:

  這個就是由政府出資為居民提供一些免費的家庭的水電暖的維修,維修服務這一塊,現在覆蓋咱這個主要的是開放式小區,老舊小區,有7000多戶居民能夠享受咱家政維修服務。

  這次孟軍老人家裏的電燈壞了,接到報修電話,社區工作人員立即安排工人到府維修,雖然外面下著小雪,工人師傅二話沒説,收拾好工具就出發了。在老人家中,維修人員手腳麻利地換好了燈管,老人只需在派工單上簽字即可。

  維修人員 李民峰:

  一天跑十好幾家,其實也不是什麼大活,但是你必須到。老年人自己解決不了,他們子女都不在自己住的附近住。像自來水啊,換燈泡啊,下水道啊,很多等等還有些家庭像風扇啊,窗紗啊,夏天換紗窗啊,都是免費服務的。

  “大拇哥”便民物業管家成立以來已經為居民到府服務1200余次,受到社區居民的認可和好評。

  濟南市民 楊立帛:

  人家一個電話人家就來,而且免費,而且拾掇很好,而且還有一個回訪,到時候看看拾掇得怎麼樣啊,主要還是辦事處人家抓得好。

  成立物業管家只是構建居家養老支援體系的一項措施。從2010年起,山東省通過政府購買的形式為老人進行助餐、助浴、助潔、助醫等居家養老服務,實現24小時線上,構建沒有圍墻的養老院。同時,在社區中建立日間照料中心,康復文體活動中心等,由社會專業機構運營,並嘗試鄰里互助養老。

  長期從事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的山東省社科院教授崔樹義表示,以社區為單位搭建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既符合中國國情也便於推廣。

  山東省社科院人口學研究所所長 崔樹義:

  居家養老它是中國幾千年來的一個傳統,特別是目前的現實國情看,決定了我們不可能把所有這些老人,需要照顧的老人都推到社會上去集中養老。因為老人他的活動範圍基本上就在社區裏面,通過社區政府部門的服務也好,通過志願者提供組織一些服務也好,來為老人提供這樣一些服務來為老人安度晚年,這種形式是目前比較可行也比較現實的一種方式。

  新華社記者馮媛媛、朱曉光山東濟南報道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