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童書分級”爭議仍存:“細化”閱讀是否必要?

2017年06月29日 10:03:04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6月29日電(上官雲)目前,隨著經濟水準提升、閱讀觀念深入人心,國內的年輕父母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閱讀問題。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北京一些書店,常常能看到家長們帶著孩子選購童書。很多家長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讀什麼書最好?我該怎麼選書?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童書分級閱讀”的呼聲越來越高。但就在呼聲之中,還存有一些類似“有無權威分級標準”“細化閱讀是否必要”的爭議。

  何謂“分級閱讀”?據公開資料顯示,它起源於最初的發達國家,即按照少兒兒童不同年齡段的智力和心理髮育程度為兒童提供科學的閱讀計劃,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讀物,提供科學性和有針對性的閱讀圖書。這個概念産生於對少年兒童生理和心理特徵的科學分析:少年兒童在不同的成長時期,閱讀性質和閱讀能力並不相同。

  “分級閱讀”的概念何時傳入國內,目前並沒有一個特別清晰的説法。知名閱讀推廣人袁曉峰對記者表示,大概在2010年的前後,曾經有一家出版社組織過相關論壇,也曾經出現過一個“南方分級閱讀”研究中心,但它始終沒有更多地從理論層面上推進此事。

  2011年公佈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中明確提出,為兒童閱讀圖書創造條件。推廣面向兒童的圖書分級制,為不同年齡兒童提供適合其年齡特點的圖書,為兒童家長選擇圖書提供建議和指導。不過,對上述“分級制”也沒有同期公佈更詳細的方案。

  “現在我們的出版的童書,大都會印有‘建議XX歲孩子閱讀’字樣。但據我了解,目前國內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有影響童書閱讀分級標準,各個閱讀組織或出版機構是‘各自為戰’,自己有自己的標準,誰也説服不了誰。其中一些分級標準,還是有待商榷的。”袁曉峰解釋道。

  此外,“童書分級”目前在國內也存在一些爭議。它的好處顯而易見,曾有不止一位專家指出,分級閱讀是真正以兒童為中心的“兒童本位”閱讀行為。在他們看來,選對了分級,能夠有效促進孩子閱讀水準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勉強讓孩子讀不合適本年齡段閱讀的童書,孩子不能理解內容的話,則可能會挫傷閱讀的積極性。

  “我聽説過童書分級閱讀,但是從我找到的材料看,分級的方式和標準好像有很多種。有的標準分得很細。”在百萬莊圖書大廈附近,一位年輕的母親卻表示了不同看法。她對記者質疑道,“而且這種分級閱讀真的有效嗎?如果孩子今年5歲,但就是對分級中更高年齡段孩子閱讀的書感興趣,如果按照分級來,會不會扼殺孩子閱讀積極性?”

  一位童書出版業的業內人士則告訴記者,自己不贊同童書分級,“完全沒必要那麼限制孩子的思維。分級分得太細,就‘教條’了。有些孩子天生理解能力強,閱讀一些複雜的書也沒有問題”。

  “童書分級閱讀還是有必要,它是根據孩子的閱讀能力來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孩子閱讀水準。可以作為參考,幫助更多老師和家長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書。但這不是絕對的。就好比一個人腿不好需要拐杖,但是如果能跑能跳,就沒必要依賴拐杖。”袁曉峰也認為沒有必要分級分得那麼細。

  袁曉峰表示,面對上述目前國內童書分級制推廣現狀,可以選擇信譽良好的閱讀推廣組織給出的童書分級閱讀指導,“個人薦書,會帶有比較多的個人體驗。如果是一個專業組織來做的話,是很多人智慧的結晶,相對缺陷會少一些”。(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