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虛火還是真火?無人機行業進入洗牌階段

2017年02月12日 10:19:25  來源:羊城晚報
字號:    

  羊城晚報記者 林 曦 實習生 盧靖陽

  本週一,在美國休斯敦舉行的百事可樂超級碗中場秀表演環節上,Lady Gaga的演出中出現一場無人機燈光秀:300架Intel Shooting Star無人機點亮了超級碗的夜空,它們盤旋在體育場上空,組成閃耀的美國國旗圖案,甚至蓋過了主唱LadyGaga的風頭,讓無人機吸引了全球觀眾的目光。

  剛剛過去的2016年,被稱為無人機元年。從航拍到物流,從測繪到農業,從專業級到消費級……隨著應用場景的拓展,市場對無人機的認知也越來越清晰。然而,無人機行業的真實情況如何?火熱的市場投資外,又暗藏了哪些隱憂?2017年,無人機的發展方向在哪?

  A、市場期待資本青睞 四年爆炸性增長

  四年前的2013年1月,大疆推出了第一代消費級無人機“精靈”。它的主要用途,就是把GoPro相機帶到天上去拍照,功能十分簡單。這樣一款在今天看來並不成熟的産品,撬動了當時的消費級市場。從那時起,這個在彼時往往被稱作“多旋翼航模”的産品,開始了爆炸式的增長。

  中國資訊産業網的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5年,全球消費級無人機的市場規模從14.95元億增長至110.5億元,兩年就增加六倍多。資金源源不斷地涌入這個行業,無人機的存在感也越來越高。在2016年初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大疆、零度等巨頭紛紛推出新品,一大波新入局者如極翼、億航,也加入了混戰。有人感嘆,“CES都快變成無人機大會了”。

  如果説大疆是無人機領域的“蘋果”,那麼縱觀整個無人機行業,如今依然難覓“安卓”的身影。看到大疆的成功,越來越多的創業團隊“跑步進場”,希望成為第二個大疆,目前大疆佔據了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直到現在,某電商網站上眾籌中的無人機項目多達97個。

  與此同時,在彼岸的美國矽谷,亞馬遜、谷歌、英特爾等巨頭,也開始了對無人機的佈局。無人機行業也受到了資本的青睞。2015年底,億航的投資人楊寧曾信心滿滿地對媒體説:“我覺得,億航應該是我第一個1000倍回報率的項目”。據統計,2015年全球投向無人機領域的資本達到2.1億美元,同比增長2倍以上。

  B、退出或裁員 第一輪洗牌展開

  從精靈1代到4代,大疆的産品先後加入了三軸雲臺、4K攝像、高清圖傳、障礙感知等配置,每次的迭代,幾乎都提高了行業標準。大疆的拓荒,讓外界看到了這個行業的光鮮亮麗,可是,瘋狂的熱火能持續嗎?不是所有無人機産品的前景都很美好。

  在持續近兩年的井噴式增長後,2016年無人機在資本市場上遇冷,投資縮水加劇了無人機市場的兩極分化。去年12月初,無人機市場第三季度跟蹤報告指出,大疆的市場份額首度出現下滑,預示著獨角獸企業間的競爭更加激烈。

  很多人蜂擁進來就一定會魚龍混雜。不少廠商推出的産品、發佈會令人充滿期待,到手後卻是“槽點滿滿”:有的廠商供應鏈跟不上,導致多次跳票;有的品控不當,品質問題頻現;直到現在,依然沒有幾家廠商能做出一款既容易操控,又能安全穩定運作的産品。

  但市場是殘酷的。離市場期望越來越遠,迎來的只會是死亡。去年,無人機行業開始了第一輪洗牌:曾被認為是最強競爭對手的北美無人機巨頭3D Robotics最終裁掉150人,黯然退出無人機硬體市場;在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創辦的Lily無人機多次跳票長達三年,最終宣佈倒閉;運動相機廠商GoPro 市值縮水75%,無暇顧及無人機市場;國內幾家最有潛力的無人機創業公司,也相繼出現了裁員的傳聞。

  C、行業太浮躁 體驗總是低於預期

  其實對於大多數老百姓來説,無人機或者説是像HOVER CAMERA小黑俠這種攜帶型的飛行器其實還是很陌生,應用的也很少,無人機能成為像手機或者相機那樣的高頻應用産品嗎?攜帶型無人機公司零零無限相關負責人信心十足地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他們的産品不再是僅為“航拍”服務的産品,轉而全面進入大眾消費領域,因為嵌入了世界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才能實現高度智慧、自動跟隨、指尖放飛、人臉識別、人形跟蹤等常規功能。“我們相信,我們的無人機可能是繼手機、相機之外你的下一款必備智慧硬體産品。”

  有觀點認為,在資本的助推下,很多創業公司想迅速打造起知名度,對産品本身的打磨遠遠不足,從業者的浮躁可想而知。對於相繼傳出的行業不景氣的消息,零零無限的相關負責人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市場永遠都有自己的規則,優勝劣汰和階段性起伏是常態,企業需要關注的核心是如何做好自己。即使是知名品牌的消費級無人機,實際體驗也離宣傳差之甚遠。

  記者瀏覽了一家無人機創業公司網站發現,“智慧”、“一鍵”、“體感操控”等詞在産品介紹中被多次提及。然而在某知名電商的售後評價頁中,抱怨不好操控的用戶並不在少數。而在這款産品的用戶論壇裏,因各種因素導致無人機墜機的“炸機”反饋長達數頁。有人笑稱,實際使用體驗低於用戶預期可謂是這一行的“慣例”。

  易觀智庫在民用無人機市場研究報告中指出,在産業鏈上,無人機製造業研發成本仍較高,標準化程度較低,關鍵技術也仍有待突破。可見,只有待“虛火”消退後,在探索中取得技術突破並應用到量産中,消費級無人機才會變成一個“真火”的行業。

  D、天花板已現?前景巨大行業仍吸金

  如果用一句話預測2017年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會是什麼呢?去年一批批廠商紛紛倒下,有人悲觀地説:如果2016年是無人機開啟的元年,那麼2017年將成為眾多無人機企業的絕唱。

  但也有樂觀的預測,市場研究機構IDC預計,2019年中國市場消費級無人機出貨量將達到300萬,較2016年的39萬大幅增長6倍多,研究機構普華永道、FAA等機構也做出了相似的預測。這或許説明,消費級無人機的市場規模還遠未到達天花板。行業的共識是,無人機在未來的應用場景將會越來越多元,消費級無人機以外,還有專業級無人機的市場有待開拓。在農業、安防、測繪、電力、物流等領域,不少廠商已經起步。

  正是因為看好無人機在專業領域的應用,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也嘗試進入這個領域。

  去年,電商巨頭京東高調宣佈將用無人機配送廣大農村的訂單。2016年11月,京東獲得四省無人機批文,在政策上獲得了相當大的突破。在雙十一的後一天,京東就在山西完成了首單運輸。而騰訊去年和零度聯合發佈的空影無人機以1999元進軍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社交出身的騰訊也給空影注入了強大的社交功能。用於農林植物保護作業的植保無人機也是目前行業的一大趨勢。

  有業內人士認為,待政策落地後,專業級無人機的市場規模,將會遠遠超過主要用於航拍的消費級無人機。紅杉資本方面認為,無人機是未來大勢所趨,幾十年後,無人機會像火車、汽車一樣普遍。

  如今,不少廠商已經開始嘗試用主打自拍、兼職航拍的低空便攜無人機,去打開普通消費者市場大門。零零無限方面指出,“攜帶型無人機不是航拍器,而是你生活中的私人攝影師,可能是繼手機、相機之外你的下一款必備智慧硬體産品。”有數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航拍無人機市場將以86.5%的年複合增長率快速成長。屆時,出貨量將達到576萬台,市場規模達到250億元人民幣。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