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網路媒體走轉改】他們堅守在冰天雪地 只為高山變坦途

2017年01月31日 09:24:26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字號:    

  拉林高等級公路(以下稱拉林公路)起于拉薩市柳悟新區,止于林芝市八一鎮,全長409公里,是318國道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連接藏中、藏東經濟帶乃至大西南的主通道。2015年9月,拉林公路已建成拉薩至墨竹工卡、工布江達至八一鎮共218公里。拉林公路海拔最高、地質條件最為複雜、施工難度最大的米墨段已開工建設一年有餘,目前仍處於忙碌施工中。

  米拉山隧道是拉林公路二期改造項目的標誌性工程,林芝和拉薩兩市的分界線,也是尼洋河與拉薩河兩個流域的分水嶺。國道318線至此,便盤山而上。盤山路全長25公里。作為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米拉山隧道也是拉林公路二期工程中施工環境最為艱苦的地段。

  藍天、白雲,在潔白冰隙間奔流的河水,林拉高等級公路工布江達至八一鎮段尼洋河兩旁迷人的景色永遠讓人流連忘返。時值青藏高原最寒冷的季節,忽入夜,公路兩旁群山被皚皚白雪覆蓋。

  米拉山下,國道318線林拉(林芝至拉薩)高等級公路二期改造項目米拉山隧道建設工地上,風機聲與人聲匯成戰天鬥地的交響樂。由260名藏、漢、羌、土家等民族組成的工程建設隊伍,堅守奮鬥在海拔4700米以上的冰天雪地,只為拉薩不再遙遠。

  國道318線林芝至拉薩段公路改造工程米拉山至墨竹工卡段起于墨竹工卡縣日多鄉念村,接米拉山隧道段終點,沿墨竹瑪曲河谷經過日多鄉、扎西崗鄉、工卡鎮至墨竹工卡縣城東。路線全長60余公里,概算總投資46億元,計劃于2017年6月30日實現全線瀝青路面貫通。這條公路的建成,對加快西藏融入成渝經濟圈,推進沿線旅遊産業升級,完善産業鏈條,提高區域國省幹線公路快捷通達能力,增強邊疆運輸保障具有重大作用。

  “全長5720米的米拉山隧道,將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級公路隧道。這個工程,是拉林公路二期項目的重點控制性工程。”在隧道出口,318線拉林公路米拉山隧道建設指揮部指揮長陳偉站在呼嘯的寒風中對記者説,為保證拉林公路按時通車,春節藏曆新年期間,他們仍將在5個洞安排24小時施工。

  陳偉説:“隧道進口海拔4750米,出口海拔4774米,中部斜井洞口海拔4889米。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高寒缺氧,尤其是斜井工地。斜井工地是反向斜坡,除了異常缺氧之外,洞內裂隙發育、涌水量大、水溫極低。在加大送風量和加強排水措施的基礎上,工人們穿雨衣、雨靴也只能在作業面堅持40到60分鐘。”

  掌子面噴錨(為洞壁噴上速凝水泥)完畢,排風一段時間後。記者戴上安全帽,在項目總工程師,來自陜西的蒙少武陪伴下,進入左洞,親身感受一線工人們的工作環境。

  一進入洞口,記者便聞到一股淡淡的類似柴油的味道。蒙少武介紹,這是水泥速凝劑的味道。所有人都能明顯感覺到,越是往深處走,洞裏越是缺氧,越是陰冷。

  “立春了,洞裏溫度達到了10度。最冷的時候只有8度左右。”年輕的工程技術員,來自重慶的王林説,如果洞內溫度低於5度,就會影響水泥的凝結品質。

  掌子面上,幾名工人正在用風槍在岩壁上打孔。“嗵嗵”的機械聲通過洞壁的迴響,蓋過了風機的聲音。

  從左洞出來,記者又來到工作環境最艱苦的斜井洞口。陳偉要求記者乘車入洞。據他説,一年前,有兩位工程師在現場考察完洞內涌水問題後,往回走了200多米便因缺氧昏倒在地。

  做了適當的保護措施後,記者隨工程管理人員乘車進入洞內。還沒有走到洞底,便能夠明顯感覺呼吸越來越困難。到掌子面時,記者的頭上像戴了緊箍咒。洞內,從洞壁和洞頂流下來的水匯成一條條小溪,流向掌子面,在那裏聚整合十多平方米的水池。掌子面左側洞壁上,幾股手臂粗細的水從洞壁流出。掌子面右後側,5、6名工人正在配合機械攪拌水泥,準備無縫封堵涌水作業。帽子、口罩、雨靴把他們防護得很嚴密,快速而熟練的動作,仿佛忘記了缺氧,也分辨不出哪位是藏族、哪位是其他民族。

  燈光下,嘩嘩的水聲、轟轟的風機聲、柴油發電機的嗒嗒聲、水泥攪拌機的咣咣聲與工人們緊張忙碌的身影交相輝映。

  從斜井出來,記者看到一位黑色臉龐的工人正坐在值班室裏。打了招呼才知道,他來自湖北恩施巴東縣,土家族,名叫向運交,49歲。

  “今年春節就在這過了,工地食堂有家鄉的老臘肉。這個月,我剛給家裏寄了7萬元。”已經當爺爺的向運交告訴記者,他曾參與過墨脫嘎隆拉隧道建設,但這個隧道(斜井)的工作難度是最大的。

  “我們這個組共9個人,一次工作6、7個小時。24小時不停,一點點掘進,就是要早一點爭取把這條隧道打通。”向運交用濃重的湖北話説道。

  節日期間堅守的260名施工人員分別來自藏、川、粵、鄂、豫、陜、甘等省(區)。

  隧道通車後,米拉山路段將縮短20公里。到那時,往來旅客將不必再忍受缺氧之苦翻越海拔5000余米的米拉山。林芝到拉薩,也不再遙遠。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