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傳承優秀民俗,讓春節“年味兒”濃

2017年01月20日 08:34:33  來源:湖南日報
字號:    

  傳承優秀民俗,除政府“搭臺”之外,還需要百姓“唱戲”。我們每個人都有分享民俗文化的權利,也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主人翁意識,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多為喜慶祥和、充滿過年氣息的傳統文化活動捧捧場、喝喝彩,在傳承民俗的過程中更深地體驗生活的情趣,在有滋有味的文化節味裏盡享快樂。尤其是對瀕臨消失的民俗更要傾注全力,讓其有尊嚴地“活在當下”。

  徐劍鋒

  離春節的日期越來越近,“新湖南”新聞客戶端一則《細數湖南人過年有哪些習俗》的帖子在各個朋友圈紛紛轉發,兩天時間點擊量已飆升到數萬。帖子詳細列舉了全省各地不盡相同的過年習俗,頗有知識普及的味道,一些“90後”“00後”感嘆:“還真不知道過年會有禮數,有那麼多講究”,“要是這樣過春節,就實在有年味了。”

  “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文化積澱厚重的湖南,民俗文化資源十分豐富,至今仍然傳遞著積極健康的“正能量”,更給人以親切感、自豪感。

  近年來,不少人抱怨春節“年味兒”越來越少、越來越淡,其中很重要的緣由是,現在的社會生活越來越物質化、功利化,一些傳統的習俗、本真的文化正在逐漸淡,原本很有儀式感的節慶,變得缺少味道。

  彌補這種遺憾,喚回曾經的記憶,我們不妨從傳承民俗文化做起。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動,能讓人們真切體會到民俗文化獨特的魅力和凝聚力,能讓傳統節味變得更加濃香、節日文化活動更有活力。可以説,越是民俗的,就越有鄉愁的味道。

  讓民俗擔當充盈“節味”的職責,一方面要精準研判群眾文化需求,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內涵,通過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開展送文化下鄉等途徑,讓民俗活動“叫好更叫座”;另一方面,在對民俗堅守其“根”、突出其“神”、抓住其“形”的同時,要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依靠市場力量,創新傳承手段,辦出時代氣息,使其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和玩賞習慣。

  傳承優秀民俗,除政府“搭臺”之外,還需要百姓“唱戲”。我們每個人都有分享民俗文化的權利,也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主人翁意識,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多為喜慶祥和、充滿過年氣息的傳統文化活動捧捧場、喝喝彩,在傳承民俗的過程中更深地體驗生活的情趣,在有滋有味的文化節味裏盡享快樂。尤其是對瀕臨消失的民俗更要傾注全力,讓其有尊嚴地“活在當下”。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