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農村小藥丸牽出假藥大案 麵粉摻激素稱包治百病

2017年01月20日 06:54:4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原標題:作坊生産 流竄作案 快遞交貨 包治百病“祖傳秘方”卻是麵粉摻激素

  一元一粒“包治百病”,實際主要成分卻是麵粉摻激素。一粒農村市場上銷售的小藥丸,牽出一起波及四川10余個市縣的假藥大案。國家食藥監總局將其列為掛牌督辦案件。該案歷時近一年時間查辦,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11名,並於日前在四川省南充市判決。

  假藥如何流入農村、又為何“屢禁不止”?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祖傳秘方”沿街擺攤賣

  2015年6月14日,南充市儀隴縣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楊慧和同事在巡查復興鎮農貿市場時,發現一個沿街擺開的藥攤在售賣一種叫“蛇膽追風丸”的藥丸,號稱是“祖傳秘方”“包治百病”。

  “地上鋪著一張宣傳海報,上面擺了幾個塑膠袋,裏面裝著藥丸,賣一塊錢一粒。”楊慧和同事立即現場查處取證,並對假藥進行了收繳。

  通過現場售賣人員盧某的供述,市場監管部門和當地公安機關聯手在南充市一家小旅館內找到了供貨上家聶某。當時,聶某的房間內堆滿了藥丸,宣傳單散落一地,還有一些快遞單,顯示藥丸已發往四川省內多個市縣。這一線索引起了辦案人員高度警覺。

  很快,國家食藥監總局將該案列為掛牌督辦案件。辦案人員根據快遞單“順藤摸瓜”,聯合多地公安機關,深入四川眉山、樂山等10餘地,歷經近一年時間,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11名,搗毀了鐘某、韓某、遊某等人的製造假藥窩點2處、銷售窩點5處,查獲涉案假藥100余萬粒,涉案金額70余萬元。

  作坊生産 流竄作案 快遞交貨

  記者調查發現,這起案件牽出了一條農村假藥從生産到銷售的“隱蔽鏈條”。

  “小作坊”式生産。辦案人員對眉山市彭山區彭祖大道二段一處用於生産假藥的出租房進行搜查時發現,制假工具極其簡單粗糙,兩個不銹鋼的盆、一台微波爐,在一間狹小的屋子裏,只有兩個不銹鋼盆、一台微波爐。

  據生産假藥的韓某供述,她在藥材市場購買川芎、黃芪、熟地等中藥並加工成粉,然後購買去痛片、醋酸潑尼松等西藥;製作時先將西藥用白酒泡散,然後按照10公斤中藥粉、10片醋酸潑尼松、20-30片去痛片、約40粒維C、30-40粒多酶片、1.5斤麵粉的比例,用白酒混成泥狀,最後用注射器定型成藥丸,再晾幹製成假藥。

  “經四川省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院鑒定,所謂包治百病的‘蛇膽追風丸’是假藥,主要成分是麵粉和激素類藥物,長期服用對身體危害很大。”楊慧向記者介紹。

  流竄作案隱蔽性強。據辦案人員介紹,此案查辦歷時近一年,主要難點就在於犯罪分子流竄作案,取證非常困難。“今天在這個村擺地攤賣假藥,賣完就走了,要抓他們簡直如同‘大海撈針’!”楊慧介紹,為了取證,辦案人員深入10余個市縣,通過各種線索挖掘、收集犯罪證據,最終將所有犯罪嫌疑人抓獲。

  快遞成售假新渠道。辦案人員查明,兩名制假的犯罪嫌疑人韓某和鐘某為夫妻關係,二人主要以快遞方式向買家發貨,買方通過銀行轉賬付款,買賣雙方不見面也互不認識。記者了解到,兩人通過這種方式將假藥賣到了仁壽、樂山、雙流等地,批發價0.25元/粒,説明書都是兩人自己花錢印刷的。

  “沒有實體銷售點,通過快遞發貨,成為犯罪分子擴大假藥銷售渠道並逃避監管的新手法。”執法人員説。

  假藥監管“下猛藥”更要“看療效”

  近年來,各類“祖傳秘方藥”在農村集貿市場、路邊攤位禁而不止。農村假藥問題為何“難除根”?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治理農村假藥不能光靠短期的專項整治,還需要建立長效機制,掃除監管盲區。

  首先,農村用藥安全科普還有待加強。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於假藥大多添加了激素類藥物,短期內止痛、消腫見效快,一些村民容易被這些“效果”所蒙蔽,殊不知長期服用對身體傷害非常大。

  儀隴縣賽金鎮村民王武平説,他買了50元的“蛇膽追風丸”,剛開始腰疼明顯減輕,看起來有作用,但多吃幾天就感覺身體不適,還有吐血、下半身疼痛等症狀。

  楊慧説,很多村民缺乏基本的用藥常識,有病不去就醫,卻盲目相信各種“秘方”,如果延誤病情,很可能危及生命。

  其次,由於違法成本低、抓捕難度大,一定程度使農村成為假藥“重災區”,監管部門在開展專項整治的同時,還需建立起長效機制,掃除監管盲區。

  第三,相關人士也建議,農村藥品市場大多小、散、亂,還需要號召全社會一起參與監督,加快促進食品藥品社會共治體系形成。記者 董小紅 楊迪 成都報道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