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難忘十五運會,聆聽各地記者的全運記憶

2025-11-28 19:35:00
來源:南方Plus
字號

  十五運會聖火已緩緩熄滅,但賽場內外的速度與激情、溫暖與感動,依然在無數人心中熾熱燃燒。

  作為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的全運會,這場盛會不僅是運動健兒競技的舞臺,也吸引了境內外超過3200名注冊記者。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記錄下一個個閃光的瞬間,也深深感悟著體育的魅力和粵港澳大灣區的蓬勃脈動。一起聆聽這些親歷者的講述,從他們的獨特視角,重溫那段難忘的全運記憶。

  在跨境賽事中感受三地同心的力量

  “聯合舉辦全運會,推進大灣區融合,我覺得從公路自行車賽就體現得淋漓盡致。”新華社記者王浩明印象深刻,為了做好全運會歷史上首個跨境公路自行車比賽的報道,王浩明與同事們跟進許久,他們制定了詳細的採訪計劃。“從珠海市執委會,到港澳的籌備工作人員,再到黃金寶、黃蘊瑤等體育界名人,我們都採訪到了。”採訪的過程中,王浩明感受到了三地同心的力量。“其實,大家都是在同時往一個方向努力,這種肩並肩、手牽手、心連心辦一件事的決心,已經超越體育本身。

  對于58歲的《大眾日報》記者于曉波而言,十五運會有著特殊的意義。“我是近五屆全運會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報道者,這次是我以體育記者身份報道全運會的收官之戰。”這位體育報道戰線上的“老兵”,對這屆全運會感觸頗深。“全國的體育健兒同處一個灣區,共逐夢想的激情,以及一賽三地所展現的活力與國際視野,都給來自全國各地的運動員和媒體同行帶來了震撼。”

  粵港澳三地無縫銜接的辦賽細節讓于曉波印象深刻,他將其概括為“三地三同”。“記者一證能走遍三地場館,一個賬戶隨時登錄賽事服務係統。”他特別提到了跨越粵港澳三地的港珠澳大橋公路自行車賽以及深港馬拉松,“這兩場比賽代表了大灣區賽事組織保障的高水平,也代表著國內最高辦賽水平。”

  用獨特的視角傳遞拼搏精神

  全運賽場上,當體育健兒們在賽場上爭金奪銀,媒體記者也在展開一場場緊張的專業競逐。對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許昊來說,連日奔波、在地鐵高鐵上剪片子、在混採區搶佔位置的經歷依然清晰可感。她說,鏡頭里那些鮮活的瞬間,讓所有的辛苦都充滿了暖意。

  在黃飛鴻文武學校,她見到了在十五運會開幕式上因扮演吉祥物而火爆出圈的“小孩哥”們。“十幾歲的小男孩正是調皮、精力旺盛的時候,他們的動作都是解放天性,除了規定動作外,剩下的全是自由發揮。”然而,當談到熱愛的武術時,孩子們眼神中透出的堅定瞬間打動了許昊。

  另一個讓她動容的畫面,來自鉛球名將鞏立姣。在混合採訪區,卸下賽場上的強勢,鞏立姣談起備戰期間的傷病與掙扎,聲音哽咽,抬手拭淚,卻依然堅定地說“沒有遺憾了”。“老將幾十年的堅持就在做一件事,這種毅力讓人敬佩。沒有華麗辭藻,只有最真實的堅守與熱愛。”許昊說。

  從傳統媒體轉型而來的自媒體博主金玲,最難忘的是近距離記錄跳水運動員全紅嬋第一跳的瞬間。當時,她未加任何剪輯與包裝,第一時間發布了現場視頻,真實捕捉到全紅嬋帶傷躍入內場的畫面。“那條視頻不僅獲得了高曝光量,更重要的是,全紅嬋身上傳遞出的堅韌拼搏的體育精神,深深感動了我。”金玲說,“她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年輕一代的閃光點。”

  賽場外感悟大灣區的人文魅力

  賽事之外的貼心服務與濃厚文化氛圍,同樣構成了記者們全運記憶中溫暖的一章。

  金玲對賽事餐飲服務讚不絕口。“在家門口就能品嘗到來自全省21個地市的美食,既方便又豐富。”作為聚焦傳統文化的內容創作者,十五運會主新聞中心一樓的非遺體驗區也深深吸引了她。從風箏制作到廣彩繪制,她不僅用鏡頭記錄,更親手參與體驗。

  對于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的記者帥誠而言,這次全運會報道讓他有機會深入探訪廣州、深圳、中山、珠海等大灣區城市。“這些城市的美食都很有特色,比如中山當地非常有名的吊燒雞,在橫琴也吃到了當地的生蠔。”因採訪跨境公路自行車賽,他登上了港珠澳大橋的人工島,“站在海中間,一邊可以看到珠海,另一邊可以看到香港,這個視角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的朱衛東此番是第一次來到廣東。“之前對廣東包括深圳有一些了解,但當我親眼看到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的摩天大樓時,還是被深圳的現代化所折服。”通過採訪跨境公路自行車賽,他還得以近距離感受港珠澳大橋這一超級工程的魅力,“這是一次非常棒的體驗!”朱衛東至今難忘。

  北京廣播電視臺的記者孫騰則是一名剛入行的體育新人,十五運會給了他一個見識的機會和成長的舞臺。“在開幕式時,我看到了很多大灣區有代表性的非遺精粹,比如潮劇、舞龍舞獅,還有巨大的鰲魚,這些讓我特別震撼。”比賽期間,他輾轉惠州、清遠等賽區,在不同地方感受到了大灣區獨特的美食文化,“原來不同地方的白切雞,雞味是不同的,都很獨特!”

  南方+記者 畢嘉琪 梁時禹 張思毅 趙媛媛 王涵琦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