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一線見聞】讓數據資源“跑”起來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深化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強化數據高效供給,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來看記者在一個“數據集市”上的發現。
這是今年以來全國規模最大的一次數據產業供需對接活動現場。記者粗略數了數,參加的企業至少有幾百家,尤其是交通運輸、工業制造、智慧能源等幾個領域的企業最為集中。來自生產生活一線的各類數據,經過技術脫敏處理與合規審核,成為了可以交易的商品。現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迅猛,有車企就專門派了代表來採購車流和路網數據。

制造業企業的需求成了交通物流企業的機遇。這家交通管理企業每年生產超過300萬條高質量交通數據,但過去因為缺少應用場景,只能束之高閣。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正在加速流動。“十四五”期間,全國數據企業數量超過40萬家,數據產業規模超過5.8萬億元,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還多,中國大規模市場海量數據的優勢進一步釋放。趁著數字經濟的東風,江蘇蘇州這家傳統絲綢企業在過去五年里不僅實現生產、銷售、庫存等關鍵環節全流程數字化,還通過數據交易和IP授權,把博物館里的百年紋樣“織”進了熱賣的國潮單品里。

“十四五”期間,隨著一係列圍繞數據基礎制度、數據開發利用的政策舉措接連出臺,我國數據產業鏈加速形成。“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建設開放共享安全的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更多企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