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重慶共識》發布 匯聚合力 共同守護亞洲文明

2025-11-28 15:4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保護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11月27日,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第二屆大會暨理事會第三次會議在渝召開。大會取得一係列成果,有力促進了亞洲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合作交流,傳遞了亞洲文化遺產價值,增進了各國人民理解互信,推動了亞洲繁榮美好文化家園的共建。

  齊心協力保護亞洲文化遺產

  亞洲,是人類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孕育了眾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今世界,正面臨環境、技術、城市化等諸多挑戰,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的遺產不僅是歷史與自然遺跡的集合,更是我們各民族的精神與集體身份認同,守護這一無價之寶是我們共同的職責”……大會上,各國代表在發言中表示,保護亞洲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亞洲文明,對于塑造亞洲人民的共同未來至關重要。

  為此,各國與會代表達成並發布了《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重慶共識》。根據共識,聯盟各方將堅持保護優先,築牢傳承根基;加強區域協作,共同應對風險;強化科技引領,賦能保護利用;立足區域資源,推廣亞洲實踐;秉持交流互鑒,促進協同發展。

  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成果豐碩

  大會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的東道國協定》,發布了涉及亞美尼亞、柬埔寨等國家的15個亞洲文化遺產保護基金資助項目等。

  從基礎保障到頂層設計,這些成果充分體現了聯盟務實合作的願景。

  其中,亞洲文化遺產保護基金是在聯盟框架下設立的,開展亞洲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公益基金,旨在凝聚各方力量,保障聯盟可持續發展。目前,該基金已在亞洲范圍內資助多個項目,包括在柬埔寨開展了“吳哥守護人”項目、在阿富汗開展了“巴米揚守護人”項目,以及支持開展了“中國—沙特賽林港遺址聯合考古”等項目。

  此外,在聯盟南島語族與海洋文明專業委員會宣布成立之際,作為本次大會配套活動的“源流—南島語族與海洋文明”展覽已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幕。

  向世界展示巴渝文化魅力

  大會舉辦期間,還配套舉行了多彩非遺精品展、“新韻重慶”無人機燈光秀、參訪活動等,向與會的各國嘉賓展示了重慶文化魅力和文化遺產保護成果。

  近年來,重慶實施文物保護項目870個,文物保護單位保存狀況總體良好,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整體保護情況有效改善。特別是在三峽文物保護方面,建立三峽文物科技保護基地,完成5600件/套出土文物的修復。

  目前,重慶備案博物館達151家,平均每20萬人就擁有一座博物館。從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到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再到星羅棋布的中小博物館,全市博物館年均接待觀眾超過4000萬人次,“去博物館”已成為市民的生活常態。

  重慶還大力推動文物建築活化利用,堅持以用促保和“繡花”“織補”等微改造方式,推動歷史文物、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與舊城改造有機結合,盤活文物建築資源等。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