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發展向前 民生向暖|有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025-11-27 11: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制圖:彭章霞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十五五”規劃建議把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專列為一項重大任務,這是著眼于更好發揮人口因素的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作用,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的重大部署。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帶來人們婚育觀念和行為的深刻轉變,當前我國總體上已由人口增量發展轉向減量發展階段,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等趨勢性特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新的人口環境和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各項重大舉措和政策措施陸續出臺實施,成效逐步顯現,我國人口結構持續優化,優生優育服務水平明顯提升,人口受教育水平顯著提高,人口健康水平穩步提升,為“十五五”時期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4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比2012年提高了3.6歲,主要健康指標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與此同時,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1.2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4.3年,這正是我國人才優勢的重要體現。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人口不僅是勞動力數量的集合,更是承載知識、技能與創新能力的核心資源。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和人的全面發展投資,促進充分就業和高質量就業,讓源源不斷的高素質勞動者厚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人才根基,中國經濟的活力與韌性便有了根本保障。

  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全面、長期且復雜的過程。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打造高素質人力資源,必須推動人口工作由調節數量為主向提升素質、穩定總量、優化結構、暢通流動轉變,建立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係,將婚嫁、生育、養育、教育、就業、就醫、住房、養老等一體考慮,立足基本國情,平衡社會利益,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確保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孩子的撫養教育,年輕人的就業成才,老年人的就醫養老,是國事也是家事。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新的時期,呵護“一老一小”的重要性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十五五”規劃建議對優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勵措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等重點任務作出部署。落實好這些重點任務,需要多措並舉,群策群力。不僅要倡導積極婚育觀,發揮育兒補貼和個人所得稅抵扣等政策作用,完善生育保險制度,加強婦女和兒童健康服務,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強化教育、住房、就業等支持,還要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促進健康老齡化,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同時也是實現最終需求的消費主體。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生命力就在于其人民性。只有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人口高質量發展同人民高品質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把投資于物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有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大限度激發人的創造性,中國經濟將在14億多人的托舉中更上層樓。(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鄧浩)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啟事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