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日本不斷制造風險,中美穩定共識愈發重要

2025-11-26 21:02: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11月2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雙方在重申釜山會晤共識、肯定中美關係穩定向好的基礎上,就臺灣問題交換了意見。習近平主席強調,臺灣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重要組成部分。特朗普總統表示,中國當年為二戰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美方理解臺灣問題對于中國的重要性。兩國元首的這一表述尤其受到國際輿論關注。在戰後秩序受到個別國家挑戰、地區和平出現新的不穩定因素之際,這次通話表明,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中美在關鍵原則問題上的溝通與共識具有重要意義。

  近期,日本高市早苗政府有意在臺灣問題上挑釁,已成為地區和平的顯著風險點。東京方面試圖通過“借臺制華”,推動國際輿論將臺灣問題從戰後秩序中抽離,包裝為所謂“地區安全議題”。其深層目的,是借臺灣議題突破日本作為“戰敗國”在軍事與安全政策上的結構性約束,為日本突破和平憲法鋪平道路。高市的言論之所以危險,不僅因其直接衝擊中國核心利益,也在于其動搖了二戰後形成的國際秩序根基,向區域穩定投下巨大的不確定性。

  臺灣回歸中國,既是二戰勝利成果,也構成了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將竊取于中國的領土,包括臺灣和澎湖列島歸還中國。1945年,中美英三國發表、蘇聯後來加入的《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同年9月,日本簽署《日本投降條款》,承諾“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之義務”。高市早苗觸碰臺灣問題這一紅線,就是公然挑戰以《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為基礎的戰後國際秩序,挑戰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一個中國原則。如果縱容日本在臺灣問題這一戰後秩序的“原點”上打開缺口,無異于放任日本否定包括中美在內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在二戰中付出的巨大犧牲。這是世界上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所絕對不能接受的。

  值得警惕的是,日本部分政治勢力正在推動另一套敘事——以所謂“舊金山體係”重寫歷史,借“地區安全”之名掏空一個中國原則。這不僅是否定歷史、否定國際法,也是否定戰後80年和平的制度基礎。若繼續沿著歷史修正主義與擴軍備戰的道路滑行,日本將再次成為亞太不穩定的源頭。日本國內一些人以為拉美國撐腰就可以對中國為所欲為,以為日本推動“以臺制華”可以討取華盛頓歡心,這顯然是打錯了算盤。日本右翼所挑戰的,不僅僅是14億多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意志,更是整個國際社會,特別是包括美國在內的二戰戰勝國所共同建立和維護的戰後秩序。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美元首通話的穩定意義愈發凸顯。當今世界格局正經歷深刻演變,守護與鞏固二戰勝利成果和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秩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現實意義。這一秩序不僅奠定了戰後全球持久和平的框架,也為包括中美在內的世界各國發展繁榮創造了有利環境。正是在這一秩序下,國際社會得以有效應對諸多挑戰,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進步與發展。因此,國際社會所有負責任成員,特別是主要大國,都應攜手共同維護這一來之不易的戰後國際秩序,並對任何試圖否定歷史、顛覆戰後安排的翻案行徑保持高度警惕。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日方在臺灣問題上的挑釁行徑顯得格外刺眼,也給全世界敲響了警鐘。亞太和平來之不易,任何國家都不能以自身政治利益綁架地區穩定。國際社會更應當緊密地團結起來,堅定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堅決抵制任何企圖破壞戰後國際秩序的言行。日本必須認清,挑戰戰後國際秩序沒有出路,染指臺灣問題更不可能取得任何所謂“戰略突破”。我們敦促日本方面切實正視和深刻反省侵略歷史,以負責任的態度和實際行動取信于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徹底摒棄任何開歷史倒車的企圖。

  本文係環球時報社評

  審核 | 盧長銀

  編輯 | 郝珺石

  校對 | 徐璐明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