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鐵路修到苗家寨”到高鐵全覆蓋,貴州青山挂起“銀飄帶”
11月28日,盤興高鐵將正式建成通車。這標志著貴州各市(州)行政中心所在地實現高鐵通達。
“鐵路修到苗家寨,青山挂起銀飄帶……”
這首《鐵路修到苗家寨》,誕生于1970年代的湘黔鐵路建設工地,歌曲不僅旋律動人,更唱出了貴州人民對鐵路的深切期盼。
(都勻三線建設博物館中,湘黔鐵路、黔桂鐵路的修建場景復原圖畫)
半個多世紀過去,貴州的鐵路故事已寫下新的篇章。作為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從2014年貴廣高鐵開通,拉開高鐵時代的序幕,到今天盤興高鐵正式通車,讓貴州徹底融入全國高鐵網的奔騰脈搏。
如今,當列車穿行于苗嶺侗鄉的青山綠水之間,那曾經響徹工地的歡歌,倣佛仍在群山中回蕩。而貴州的交通畫卷,早已潑墨揮毫,氣象萬千。
十年織就高鐵網,山地省份闖新路

(貴陽北站航拍)
時光見證,高鐵築夢。
2008年9月19日,貴陽北站正式動工,那是夢想啟程的時刻,標志著貴州大型交通樞紐建設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2014年12月26日,貴廣高鐵全線開通,貴州迎來首條高鐵。從此,貴陽到廣州857公里的距離,僅需4小時即可抵達,真正實現了“山海相連”。
以此為起點,貴州開啟高鐵建設“加速度”:
2015年,滬昆高鐵貴州東段通車;
2016年12月28日,滬昆高鐵全線貫通;
2018年1月25日,渝貴快速鐵路通車;
同年9月23日,貴陽北站首次開行直達香港的高鐵;
2019年12月16日,成貴高鐵開通;
2022年3月30日,全國首條繞城快速鐵路——貴陽環城快鐵開通運行;
2023年8月31日,貴南高鐵開通;
......
一張以貴陽為中心,穿行于群山之間的高鐵網快速織就。
貴州,全面融入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絡,東接長三角,北連京津冀,南融大灣區,西通東南亞,西南陸路交通樞紐的地位和優勢進一步彰顯。
盤興高鐵打通“最後一公里”,出行方式迎巨變

(盤興高鐵開通前試運行 瞿宏倫 攝)
盤興高鐵,2018年12月28日正式破土動工。
這是一條承載夢想的“圓夢之路”。從“地無三尺平”的交通困局,到市(州)行政中心所在地高鐵全覆蓋的歷史跨越,貴州用十余年時間,走過了從“追趕”到“領跑”的奮進歷程。
盤興高鐵建成通車,不僅打通了黔西南州在貴州高鐵網絡的“最後一公里”,更標志著貴州成為西南地區首個實現市州中心城市高鐵全覆蓋的省份,構建起以貴陽為中心的“1-2小時高鐵交通圈”,進一步完善了貴州的交通格局。
這條正線全長約99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的鐵路,從滬昆客專盤州站引出,經盤州市石橋鎮、響水鎮、保田鎮,最終到達興義南站。
在沒有平原的貴州修高鐵,難度可想而知。盤興高鐵正線橋梁46座、隧道38座,橋隧比例近91%,為貴州高鐵之最。這是中國西南喀斯特山區誕生的又一工程奇跡。
2025年3月26日,盤興高鐵全線隧道貫通;7月22日,實現鋪軌貫通;9月6日,進入聯調聯試階段;10月11日,開始運行試驗。

(興義南站 瞿宏倫 攝)
興義南站則以近20000平方米的建築面積,成為黔西南州的新地標。站房建設上融合萬峰林奇景,採用“山水長卷”的設計思路,展現了地方生態特色。
“便捷的交通讓群眾出了家門就進車門,出了車門就進城門。”盤州市副市長范友忠認為,盤興高鐵對加快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盤興高鐵55933次運行試驗列車停靠在盤州市保田站 )
高鐵帶來的,首先是出行方式的變革。
家住盤州,就讀于興義民族師范學院的陶乃威,過去常在選擇交通工具上糾結。
“火車一天就一兩趟,趕不上就得等第二天;客車雖然一小時一班,但車速慢。”
盤興高鐵開通後,興義至盤州的通行時間將大幅縮短,最快30分鐘即可到達。而從興義到貴陽也只需約2小時。
對興義市南盤江鎮的外出務工人員黃利蒙來說,高鐵意味著團圓不再艱難。
過去他和愛人往返廣東與家鄉只能依靠長途客車,“一路上要耗上一整天,帶著行李擠客車,累得沒心思說話。”
“以後想孩子了,周末就能坐高鐵回家,在家待上兩天再回去上班,太方便了。”黃利蒙對高鐵開通充滿期待。
家住興義58歲的陳美芬,也期待著“坐著高鐵去訪友”的新生活方式:“有了高鐵,我周末去貴陽走親戚,就方便了。”
黃金通道激活區域發展,山地旅遊迎新機

(興義市納懷河,盤興高速、興清快速和盤興高鐵三條交通要道的大橋在此矗立)
高鐵帶來的不僅是出行便利,更是發展新機遇。
盤興高鐵,更是一條激活區域的“希望之路”。它不僅是交通線,更是經濟線、生態線、幸福線。高鐵一通,貴陽至興義從4小時縮短至2小時內,黔西南298萬人民邁進高鐵時代的夢想成為現實。
高鐵串聯起萬峰林、馬嶺河峽谷等優質旅遊資源,推動“交通+旅遊”深度融合,加速形成“快旅慢遊”服務體係,為鄉村振興和區域協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萬峰林旅遊集團副總經理王舒嫻深耕旅遊行業16年,她認為盤興高鐵通車是黔西南旅遊業發展的重大機遇。
為迎接高鐵時代,該集團已在打造“高鐵+景區”一站式旅遊動線,讓遊客1至2小時內直達萬峰林“山水畫廊”。同時開發旅拍、扎染、露營等互動業態,推出精品研學路線和民族文化活動。
興義萬峰林旅遊公司總經理馬玉燦表示:“高鐵將大大改善遊客體驗,為人們提供更多旅行選擇。交通不再是一個障礙。如果遊客在通勤上節省了時間,他們就可以花更多時間探索其他景點,而不用只停留一個地方就匆匆返回。”
王女士在萬峰林景區經營了兩家賓館。“高鐵的開通一直備受期待。無論是居民還是旅遊業從業者,都感受到了生活質量正在提高。高鐵開通後,遊客量肯定會大幅度增加。”王女士說,她已經為增加的客流量做好了準備。
西南樞紐聯通全國,山地交通譜新篇

(2025年國慶旅客在貴陽北站候車大廳候車)
從湘黔鐵路的普速鐵路時代邁入高鐵網絡的新紀元,貴州的交通巨變正悄然重塑著這片土地的經濟版圖。
貴州省社會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黃勇表示:“貴州各市(州)行政中心所在地實現高鐵通達,是重塑貴州區域經濟格局的關鍵變量。”
他分析,此前黔西南州受限于交通條件,與貴陽、遵義等核心城市聯係不夠緊密。盤興高鐵通車後,將實現貴陽至興義2小時內直達。這不僅意味著黔西南州全面融入省內高鐵主幹網,更將貴陽、遵義、六盤水、畢節等沿線城市緊密串聯,極大促進了資源與要素的跨區域流動。
近年來,貴州一直大力推進鐵路建設,目前,已有17個鐵路出省通道,其中6個是高鐵;鐵路通達54個縣,其中高鐵覆蓋了39個縣。
截至目前,貴州省鐵路運營里程已達4354公里,其中高鐵1906公里。
高鐵網絡將貴州與全國主要城市緊密相連,為全省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如今,貴州與周邊主要城市構建起四小時經濟圈,深度融入全國高鐵“大動脈”,省內貴開、安六、銅玉等城際鐵路的相繼開通與國家高鐵網相聯。
貴州鐵路區位路網優勢將更加凸顯,將形成1到4小時成至周邊省會城市,4小時至珠三角、6小時至長三角、8小時至京津冀交通圈,以及省內大中城市形成半小時到2小時交通圈。
值得一提的是,貴州作為旅遊樞紐,已被列入可享受240小時免簽過境政策的中國省份之一,正逐步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國際中轉站。隨著高鐵網絡日益完善,貴州與周邊省市及全國主要城市群的時空距離被不斷重塑。
“山區一片新氣派”,從《鐵路修到苗家寨》的悠揚旋律,到市州高鐵全覆蓋的現實,貴州的交通巨變已不僅限于物理空間的跨越,更成了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在貴州落地見效的鮮明注腳。
青山依舊在,而這片土地的發展軌跡已被高鐵重新繪就——一條條“銀飄帶”不僅穿山越嶺,更連起了機遇與希望。這場巨變,既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新篇章提供堅實支撐,更是其磅薄進程的精彩縮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