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比大熊貓“守護者”埃里克·董博:打開感知中國之門
新華社成都11月23日電(記者胡旭、余里、康錦謙)“遊客們為熊貓而來,但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受著中國文化。”21日,比利時天堂動物園創始人兼董事長埃里克·董博在2025全球熊貓夥伴大會間隙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十分樂于借助大熊貓的魅力,為各國人民打開感知中國文化的心靈之門。”
2014年2月,大熊貓“星徽”和“好好”作為中比友好的使者從中國遠赴比利時天堂動物園。自那以來,天堂動物園客流量大增,並多次被公眾評為歐洲最受歡迎和最美的主題公園。
大熊貓為何能受到如此喜愛?“說實話,大熊貓確實魅力獨特。它們外形優美,性情幽默,舉止可愛,幾乎具備了一切打動人類的特質。”埃里克·董博說。
為了讓大熊貓“安居樂業”,董博不僅專程請來中國飼養員提供專業照料,還請來中國園林設計師和工匠,用中國原材料在動物園打造了4.5公頃的中國園。在這里,亭臺樓榭錯落有致,華表、牌樓、月亮門等中國傳統建築元素隨處可見,大熊貓的憨態與中國園林的雅致融為一體。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更是文化交流的大使。”董博說,遊客們來天堂動物園看大熊貓,同時也觸摸到了中國文化。
作為一位深耕野生動物保護多年的實踐者,董博對大熊貓保護的生態意義及中國的環保努力讚譽有加。他表示,大熊貓是典型的“傘護物種”:保護它們,就意味著保護了其棲息地內龐大的生物多樣性網絡。“當你拯救大熊貓時,也會順帶保護數百種其他物種。”
這也是董博的實踐,在大熊貓到來後,他把它們的“好朋友”,如華南山羚、紅熊貓等也請到了比利時。他深信保護珍稀物種及其生存環境會改善整個生態係統。
談到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成就,董博的評價簡潔而有力:“你們說得少,但做得多。這才是最重要的,你們付諸行動,讓理念成為現實。”他特別欣賞“生態文明”這一概念,認為其完美地將人類社會與自然結合。
2016年6月和2019年8月,大熊貓“好好”分別產下了“天寶”“寶弟”和“寶妹”。2024年12月,按照中比雙方約定,這三兄妹返回國內四川老家。啟程當天,盡管寒風凜冽,眾多當地民眾仍早早聚集在動物園,與這三只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依依惜別。
為了留存對這些可愛生靈的記憶,董博專門前往四川雅安。雅安不僅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貓的科學發現地,而且出產大理石。“我們依據大量照片,委托工匠用雅安大理石雕刻出這三只熊貓寶寶的等比例雕像。”董博說,不久之後,這些大理石熊貓將運回比利時,成為對這三個“孩子”永恆的思念。
2025全球熊貓夥伴大會的主題是“共護、共建、共享”。董博對此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當前我們在拯救瀕危物種方面確實面臨許多技術性、科學性問題,但最核心的挑戰始終在于人類是否真正懷有援助這些生命的意願,這次大會讓我們看到,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因志同道合而共同前行。
“我堅信,這三座大理石熊貓雕像,將成為天堂動物園致力于推廣中國卓越自然保護成就的美好象徵。它向人們昭示:人類與野生動物共存不僅是可能的,更是唯一的出路。”董博說,“當你看到一個孩子靜靜注視著熊貓,看著它悠然地啃著竹子,那一刻,沒有國界之分,沒有國家之別,只有 ‘我們’這個整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