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評論:能跳一米九,不跳一米六
俗話說,能挑一千斤,不挑九百九。“一千斤”與“九百九”,重量之差微乎其微,境界之別判若雲泥。同樣的,在跳高的賽場上,能往高處跳,往極限上突破,是“豁出去”的果決與“頂上去”的勇毅,體現了運動員全力以赴。11月19日,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女子跳高決賽場上,一個細節引人深思:當絕大多數參賽選手都選擇從1米65起跳時,只有邵雨琪把起跳高度堅定地設在了1米75。賽後她解釋道“起跳高度不能太低,這樣才能衝擊更高。”這不僅是一位冠軍選手的戰術智慧,更蘊含著幹事創業的深刻哲理。
教育學中著名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出,個體的成長存在兩個水平:一是現有能力所及的范圍,二是通過努力可能達到的潛能區域。將成長目標設定在這個潛能區,最能激發進取動力,實現最大成長,這一現象被形象地比喻為“跳一跳,摘桃子”。
“高起跳”的底氣,源于不斷設立更高目標的遠見。在賽場上,邵雨琪敢于將起跳高度設為1.75米,主動舍棄低高度的穩妥,逼自己從開始就進入“衝刺狀態”;在賽場外,年僅19歲便連奪全國冠軍後,她並未滿足于此,而是將目光投向了全運會金牌這一更高目標。盡管首次全運會失利,但正是這顆懸于前方的“桃子”賦予了她強大的內驅力,讓她能坦然咽下失利的苦澀,將挫折轉化為厚積薄發的沉淀,鑄就敗而不餒的堅韌。不斷設立更高目標,不僅拔高了她的上限,更鍛造了她實現這些目標的必備能力與心性。
“求新高度”的智慧,在于選擇合理目標的清醒。在決定性的1.90米高度,面對前兩跳失敗,邵雨琪沒有因對手選擇挑戰1.92米而盲目跟進,而是全神貫注于徵服眼前的1.90米。這一關鍵決策絕非保守,而是基于對自身狀態的清醒評估後作出的最優戰略。她沒有因對手的戰術而被帶離自己的節奏,而是緊緊鎖定那個通過奮力一躍確有極大機會徵服的高度。真正的進取,是雄心與理性的完美結合,既要敢于“跳起來”,又要確保“摘得到”。
賽場上的哲學,同樣是幹事創業的真諦。邵雨琪以“高起跳”求“新高度”啟示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切莫甘于“躺著摘桃子”的安逸,必須勇于“跳起來”,將工作標準設定更高,將發展目標瞄得更遠,主動去啃“硬骨頭”、接“燙手山芋”。同時,在攻堅克難的過程中,也要保持冷靜務實,尊重客觀規律,一步一個腳印,方能在各自崗位上不斷跨越新高度。
放眼荊楚大地,湖北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正是這一哲學的生動實踐。湖北“尖刀”工程在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數字經濟等領域取得的42項標志性成果,無不是瞄準國家所需、產業所困、未來所向。一方面是在技術上不搞花架子,只求實打實的突破;另一方面是在應用場景上不貪多求全,只聚焦高價值領域深耕。省委書記王忠林在調研北鬥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時要求聚焦“北鬥+機器人”“北鬥+低空經濟”等細分領域,打造核心競爭力,正是結合自身優勢和發展實際作出了合理布局的最佳實踐。
新徵程上,前路的“橫桿”正在不斷升高。廣大黨員幹部應當學習邵雨琪那股“又美又颯”的精神,以“高起跳”的魄力謀劃未來,以“求新高度”的執著腳踏實地。讓我們把目標設得更高一些,把腳步邁得更實一些,在各自的賽道上奮力躍起,共同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作者:劉深(武漢市江漢區“西北湖學社”網評團隊、北湖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