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人民網評:讓法治之光照亮民族復興偉大徵程

2025-11-22 09:24: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11月17日至18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中國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對新徵程上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重要部署。

  思想的光芒,總能穿透時空,引領前行的方向。2020年11月,一個標志性會議載入黨的史冊——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首次召開,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這猶如樹立起一座巍峨的里程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指明了嶄新航向。

  過去五年來,憲法權威在全社會得到尊崇,與之相配套的法律規范體係與時俱進、日臻完善。“一規劃兩綱要”的宏偉藍圖從紙上走入現實,構築起法治中國建設的“四梁八柱”。我們見證著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市場主體活力競相迸發;進行著執法司法專項檢查的深耕細作,守護著公平正義的生命線;堅持運用法治方式懲治犯罪、化解矛盾,維護著社會的長治久安。這一切深刻變革的源頭活水,正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指引。五年的實踐證明,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領下,全面依法治國實踐波瀾壯闊,成就非凡,為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新篇章鑄就了最堅實的法治根基。

  法治中國建設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始終與改革發展穩定同頻共振。當前,中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改革進入深水區,發展面臨新挑戰,社會穩定面臨新考驗。在這樣的背景下,法治發揮著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它既為改革劃定底線,也為創新提供空間;既為發展保駕護航,也為公平築牢防線。這種協同並進的理念,正是中國法治建設的智慧所在。

  公平正義是法治的生命線。在推進法治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將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放在突出位置。通過完善司法責任制,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健全法律服務體係,讓公平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每一個案件的公正審理,每一項執法決定的依法作出,都在累積著人民群眾對法治的信任。這種信任,正是法治社會最堅實的基礎。

  法治建設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各級黨委和政府承擔著推進法治建設的重要責任,這種責任不僅體現在制定政策法規上,更體現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上。法治工作部門則需要不斷提升專業能力,確保每一部法律的實施都能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與此同時,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是法治建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當遵守法律成為社會風尚,當運用法律成為生活習慣,法治中國的基礎就將更加牢固。

  面向未來,法治中國建設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高質量發展需要法治營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法治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維護,需要法治構築更加堅固的防線。特別是在全球治理體係深刻變革的背景下,加強涉外法治建設顯得尤為重要。這既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需要。

  推進法治建設既需要戰略定力,也需要歷史耐心。法治文明的培育非一日之功,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奮鬥。重要的是,我們正在這條正確的道路上穩步前行。每一次立法質量的提升,每一次執法行為的規范,每一次司法公正的實現,都在為法治中國大廈添磚加瓦。

  新徵程的號角已經吹響,法治中國的新藍圖已經繪就。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徵程中,法治必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保障作用。讓我們攜手同行,共同見證並參與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讓法治之光照亮民族復興偉大徵程,也照進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