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的記憶”南京大屠殺文獻展在澳門開展!
11月18日上午,“永恆的記憶”南京大屠殺文獻展在澳門開展。本次展覽是“少年志·中國心·向未來”2025蘇澳青少年融媒體行動的重要內容。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10周年。作為國家文物局、中央網信辦2025年度“博物館里讀中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項目,“永恆的記憶”南京大屠殺文獻展今年1月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展,此次是該展覽首次落地澳門。
![]()
展覽主體分為“歷史記憶”“共同記憶”“世界記憶”三個部分,“三個記憶”層層遞進,匯聚成“永恆的記憶”這一主題。展覽從中國、日本、美國、德國等國家的檔案館、圖書館和紀念館精選了有關南京大屠殺歷史的160多件代表性文獻和80多張照片,以檔案文獻呈現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此次展覽新增澳門《華僑報》、香港《大公報》以及《新華日報》等報刊對南京大屠殺的報道。
互動區內,以影片《南京照相館》為背景的“大好河山、寸土不讓”展牆讓參觀者駐足,展牆前展出了《南京照相館》中作為南京大屠殺案“京字第一號證據”的日軍暴行相冊。
![]()
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南京照相館》電影角色原型吳旋的女兒吳建琦介紹,“父親後來回憶說,那本相冊當時就藏在他的上衣口袋里。當時私藏日軍罪證要被殺頭。但父親義無反顧,一藏就是6年。”吳建琦堅定地說,父親始終堅信勝利終將到來。
澳門口述歷史協會會長、澳門理工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林發欽介紹,此次展覽的一大特色是補充了澳門和香港的抗戰文獻,充分反映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到1945年抗戰勝利,澳門始終關注和參與到這場持久的全民族抗戰中。
![]()
開展當天,來自澳門勞校中學、澳門濠江中學等一批學校的師生代表進行了現場觀展。在象徵和平的“紫金草”互動專區,澳門師生紛紛手寫留言,祈願和平。
澳門利瑪竇中學學生梁雪瑤參觀展覽後說,“我更加確定,作為新時代青年應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付出一份力。”澳門濠江中學校長尤端陽表示,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時刻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讓學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真的需要好好學習,將來為澳門、為祖國貢獻力量。
“30萬這個數字從何而來?這個數字的構成絕非憑空杜撰,而是歷史記錄與法庭判決共同印證的鐵證。”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周峰表示,近兩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面向港澳臺青少年開展了“復興一課”研學活動,期待更多澳門青少年做歷史記憶的傳承者。
![]()
自2022年以來,“少年志·中國心·向未來”蘇澳青少年融媒體行動已經第四次走進澳門,此次“永恆的記憶”南京大屠殺文獻展落地澳門,旨在全方位、立體化地呈現歷史真相,引導澳門青少年群體厚植家國情懷,在新時代唱響愛國愛澳主旋律。
據悉,展覽將在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綜合體B1多功能區1-6室展出一個月,澳門將組織師生、各界人士集中參觀,讓這段“永恆的記憶”成為凝聚家國情懷、守護和平正義的精神紐帶。即日起至12月17日,市民可以添加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公眾微信(OralHist)或撥打電話(+853 65963338)進行觀展預約。
策劃 劉大穎 王璟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李晨 蔡蘊琦
編輯 : 石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