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認為臺灣不重要,這是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好時機嗎?
10月底11月初,中美對弈在元首會晤後進入了新的賽季:跌宕起伏之後的暫時平穩期。如何預判中美關係下一步的走勢?中企出海歐美還有戲嗎?美日同盟進一步強化,日本新首相口出狂言,對臺灣問題指手畫腳,作為一位在臺灣出生的人,如何看待臺海局勢?近日,劉揚聲做客觀察者網【思想者茶座】,跟大家分享他的看法。
很多人熟悉劉揚聲,是2019年3月半島電視臺的那段採訪,他精彩回懟主持人關于所謂“中國破壞國際秩序”“中國軍費遠超印度”的刁難。這條視頻在互聯網上廣泛傳播。這些年,他在國際舞臺上,不卑不亢為中國發聲,然而這對他來說,只是“副業”。
半島電視臺主持人:軍費開支跟人口有什麼關係,印度比中國人還多,軍費開支只有中國四分之一。劉揚聲:他們倒是想投入更多。
劉揚聲出生于中國臺灣,在美國接受教育,1975年獲得紐約大學法學博士學位。上學期間,因為反對越戰、參加保釣運動,以及親眼見證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在拿到博士學位後,就果斷放棄臺灣身份和美國綠卡,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之後,在聯合國體係工作15年。1990年至2000年,又轉戰國際知名投行和跨國公司擔任高管和顧問。2003年,回到北京創辦浩然資本。
數十年間,從臺北到紐約再到北京,劉揚聲見證了中美關係從解凍,到合作,再到“脫鉤斷鏈”的時局變遷。最近他頻繁往來于北京和中東,關注點放到中國與全球南方。以下是他對時局的獨特觀察。
【對話/觀察者網 高艷平】
“中國現在不是特朗普主要目標了,因為他從中國撈不到什麼錢”
觀察者網:中美首腦會晤剛剛結束。從今年4月中美之間激烈碰撞,到如今達成階段性共識,聽起來雙方對結果都評價挺高。您以前說過,中美脫鉤斷鏈是100%不可能的,看起來您的預言很準。這次會晤是不是意味著,美國最終接受了必須要在更平等的基礎上與中國打交道的現實?回顧這半年多來的中美博弈,你有什麼想法和感悟?
劉揚聲:一句話,中國的實力又更強了,美國的實力又下滑了,這次中美之間達成的所謂協議,其實就是退回到一年以前。甚至,不僅是退回到一年以前,對美國來說就是認輸了,特朗普完全沒有達到打壓中國的目標;同時,美國意圖通過施壓讓全世界其他國家與中國脫鉤的目標,也沒有達到。
現在美國人自己都看得出,特朗普認輸了,而且也不可能再有其他新的招數,因為他能用的招數都用了。如果再用新的花樣,中國還有充分的準備,可以跟他對抗。
所以我覺得這次特朗普的全球貿易戰,鬧得股市上上下下波動很多次,炒期貨或者對衝基金投資人,加大杠桿買股市,或漲或跌,都賺了錢;但這對美國政府來說,一點好處都沒有。
其實特朗普的全球貿易戰,並不完全是針對中國,美國實在是沒錢了,國債已經接近40萬億(注:2025年10月美國財政部公布數據為38萬億美元。),如何還債?這很可能導致美國整個金融體係崩盤——美元霸權歸零。在這種情況下,他從一開始搞“對等關稅”的目的就很明確——他最近還講過,你看關稅讓我們政府收入增加了多少——其實就是去搶錢。
特朗普不僅靠關稅,還從其他地方搶錢,因為他必須填補這個有史以來全人類史上最大的財政窟窿,而且美國債務還在不停增長。我覺得這是特朗普最頭疼的事。
比方說,美國欠下40萬億美元的高額負債,新發的國債誰買?中國肯定不會買,中國還在拋售。連美國的死黨英國都在賣美債了,日本也許會買一些,但美國每一年就要增加2萬多億美元的債務,日本是買不起的,我覺得這是美國最大的風險。目前美國搞穩定幣、比特幣等這些虛擬貨幣,是希望用不同的手段來解決財務問題。
所以,我認為,中國現在不是他主要目標了,因為他從中國撈不到什麼錢了。
歐美恢復到野蠻叢林競爭狀態,中企投資要三思而後行
觀察者網:所以您覺得,並不是一些人認為的那樣:特朗普想通過打貿易戰,吸引中國企業到美國去投資,幫助美國再工業化?
劉揚聲:那是一種說法。比方最近阿聯酋的幾個王儲說要出資1萬億美元去美國投資。特朗普在第一任期的時候也說要讓沙特阿拉伯去美國投資,讓沙特阿拉伯買1000多億美元的商品,但最後只買了不到20億美元。所以,很多說法都是拍腦袋決策。
阿聯酋今年3月承諾將在未來10年內對美國投資1.4萬億美元。隨後,特朗普承諾每年批準向阿聯酋出口50萬顆英偉達先進AI芯片。
中國怎麼可能在美國做大規模投資?首先美國沒有足夠的人才,工程師都是華裔,科學家也是從外國來的;第二,美國的基礎設施越來越破舊。沒有人才、沒有基礎設施,有的就是印出來的鈔票,想重新搞工業化太難了。一個國家去工業化之後,要再工業化非常難,估計要好幾代人才做得起來。
我沒有見到過任何一個國家,在去工業化之後,能夠很快再工業化。美國的去工業化問題非常嚴重,它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出口國,現在中國是第一,日本、韓國、德國都比美國強。如果連產業工人都沒有,要再培育出一代產業工人來,需要幾代人的時間去積累。所以,美國要想恢復工業化,很難。它在高科技領域會有一些革命性突破,但這些成果要真正商業化,進入市場,對不起,美國沒有這個可能,很可能最終還是中國變成最大的生產商。
前幾年,特朗普向臺灣施壓,迫使臺積電將制造工廠搬遷到美國亞利桑那州,但至今一拖再拖。不僅是缺乏人力資源,從臺灣引進的工程師過去之後,美國工會認為這違反移民法。
除此之外,在中國建一條寧德時代的生產線,需要10個月,在德國要42個月。德國已經失去了全球競爭力,所以現在不僅是美國,德國也慢慢開始去工業化,這個速度非常快。因為歐洲的能源和原材料太貴了,他們不要便宜的俄羅斯天然氣,反而花幾倍的價錢買美國的液化天然氣,這不是自殺嗎?高昂的能源費用,最終一定會讓德國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力。
觀察者網:去年被稱為企業大出海元年,也有一些人分析說,中國終歸要走日本企業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路,去美國投資,因為關稅戰背景下靠中國生產,全球貿易的模式不行了。
劉揚聲:日本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特別是簽了《廣場協議》之後,大幅增加對美投資,但是有幾個特色:除了投資汽車廠是為了躲關稅之外,其他的大部分是收購,買第五大道辦公樓、高爾夫球場,投資的不是制造業,而是服務業或者房地產。有人寧願出大價錢買,美國企業何樂而不為,當然賣了。
中國不可能做這事兒。中國在全世界的投資基本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基礎設施,一個是制造業。像中國去歐洲投資,大部分都還是投資制造業,或者基礎設施。在非洲、中東、南美,大部分是基礎設施投資。
制造業是中國的強項,收購不一定是中國的強項。另外,收購要小心。像荷蘭政府凍結安世半導體這種事,以後可能還會再發生。最霸道不講理的,就是美國人。如果你在美國收購了企業,分分鐘給你沒收了,就跟印度政府一樣,那你怎麼辦?
再比如,俄羅斯在歐洲銀行的存款,在俄烏戰爭之後全部被凍結。現在歐洲正在討論一項計劃,打算利用這些被凍結的俄羅斯海外資產,向烏克蘭提供1400億歐元貸款。
所以,在這種野蠻叢林規則之下,要去歐美國家收購企業,都要好好考慮一下。他們把金融和商業作為政治武器,過去這種事發生在一些落後國家,現在歐美國家也這麼幹了,歐美也恢復到了野蠻的叢林競爭狀態。
美國打壓中國近十年後,東盟與中國聯係更密了,下一步會是非洲
觀察者網:所以說歐美市場對中國企業已經成為高風險的投資目的地了,而南方國家成了更有希望的投資目的地,對吧?目前西方的保護主義,似乎並不能阻礙中國企業出海的潮流。
劉揚聲:對。我簡單說一下東盟這11個國家,原來美國懷著很大的希望,希望他們將來取代中國的供應鏈地位。
但是經過近10年對中國的打壓,發生了什麼事兒?這些國家的經濟跟中國綁得更緊,因為東盟國家不擁有完整的供應鏈,他們是中國供應鏈的一部分,也許幫中國企業生產一些零配件,也許做一些小組裝,也許最後貼個牌,標上“越南制造”。現在他們對中國的供應鏈、經濟基礎依賴得更深,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也更強。因此,過去10年來,東盟跟中國的關係更密切,政治關係、外交關係、經濟貿易都更緊密了。
我認為,下一步會是非洲。非洲現在跟中國的關係,從某些方面來說也更密了。因為美國忙于中東事務,抽不出手來,對非洲完全不理不管。特朗普說了一句非常難聽的話,說非洲那些國家是“糞坑”(shit hole),而且是公開在電視上講的。
所以,特朗普對非洲根本不在乎。如果美國沒有制造業,非洲的礦產資源對他們來說沒有意義,除非美國的採礦企業要去非洲。但是中東的石油天然氣,對美國來說都是實實在在的、可以賣錢的東西,對他們來說很有價值。所以美國對中東看得更重,盡管以色列在那里鬧得天翻地覆。
非洲正在崛起,原來90%多的非洲人是沒有銀行賬戶的,不能轉錢,不能做商業運營,但是中國的華為、中興和4G網絡、甚至5G網絡在非洲部分地區普及後,非洲人開始用智能手機了,這樣一來就可以做資金交易,經濟發展速度就快了很多。所以我覺得,今後5到10年,非洲會有快速發展的可能,而且跟中國也會綁得更緊密,因為中國需要資源,同時中國制造和基礎設施能夠幫助非洲快速發展。
中美關係還會反復,但每過一年,中國實力會更強
觀察者網:對,我們再回到中美談判,您覺得達成階段性緩和後,未來中美關係怎麼走?是出現一個新的上升期,還是會反復?
劉揚聲:肯定會反復,但原來的反復是每隔幾年,現在是一年一年來。這次達成的關稅暫停也是一年期。
但每過一年,中國的實力會比前一年更強,美國的衰退會更加速。到明年這個時候,美國中期大選已經結束,我們要看看特朗普情況怎麼樣。而且美國國內有很多矛盾,這些矛盾會更尖銳化,現在已經在往這個方向走了。
另外,金融危機泡沫會不會爆發,通貨膨脹能否改善,美國債務問題還能維持多久?所以到明年這時候,主要的問題不會是中美之間的問題,而是美國內部的問題。
11月12日,特朗普簽署臨時支出法案,美國聯邦政府結束了史上最長的43天停擺。
美國的政客還會繼續用中國議題搞內部鬥爭,但是中國的實力每一年都在增強。美國持續這樣下去,每年可以談的條件越來越少,因為國力越來越弱。所以我覺得,中美關係會有不少起伏。但是,特朗普,你來吧,我們可以對付。
臺灣島內民心在變:美國靠不住,開始思考“和平統一”
觀察者網:有沒有一種可能:特朗普希望中美之間穩定下來,這對我們處理臺灣問題會是個好時機?
劉揚聲:作為一個臺灣出生的人,當然是希望兩岸統一越早解決越好。這也符合剛才說的中國實力增長和美國實力衰退的趨勢。
我在臺灣有很多親戚,六七年前還在講美國實力太強了,中國大陸無論如何都是扛不住的,美國會保護臺灣的。兩三年前又換了一種說法,說維持現狀就夠了,這就已經退了一步了。他們現在已經在講,什麼叫“和平統一”這些問題了。
這就表示臺灣島內的民心是在變化的。而且,臺灣也好,全世界民眾也罷,都看得出美國人是靠不住的。
特朗普這個大嘴巴總統,可以早上說一件事兒,下午就推翻,而且他要搶錢,搶得最猛的是向美國盟友。還要求每一個盟友,包括北約國家、日本、韓國等,將GDP的5%用作軍費,還必須買美國的東西,這不就是搶錢嗎?所以作為美國的盟友,很多人相信這句話,做美國的敵人是很危險的,但做美國的盟友是致命的。
MAGA是什麼意思?就是完全以美國為中心,它才不管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響。美國搞對等關稅的時候,最先折騰的就是加拿大、墨西哥等這些美國最緊密的盟友。所以我覺得臺灣老百姓,如果還看不到這一點,就真的是傻了。
根據我的接觸,全球南方國家都看得很清楚,因為我最近跑中東跑得比較多,還有非洲和東南亞,他們的上層領導都很清楚,美國靠不住。所以,我覺得臺灣地區很可能有一些突破,甚至不需要武統,和統都可以,可能會有一些突破。
美國能做什麼,敢做什麼?在這方面,我覺得中國已經在塑造全新的多邊主義。大家利益相同的,可以相互補充、相互支持。上合組織原來主要任務是反恐,現在也搞經濟合作、基礎設施、貿易金融。金磚原來就是高盛分析師編的故事,到現在金磚國家不僅是一個組織,連金磚銀行(新發展銀行)都成立多年了。
這些新的多邊主義組織,加強了中國的實力。而且南方國家的利益都相近,看法也越來越接近,戰略上是走同一個方向的。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能做什麼?想再卡中國脖子,不怕。澳大利亞說,我不賣鐵礦石給中國了,巴西說我們有的是,而且非洲有幾個新礦也勘探出來了,品質還非常高。所以澳大利亞的礦石公司最後沒有辦法就同意了,還答應了用人民幣定價和交易,這不是挺好的嗎?
”對特朗普來說,臺灣不重要,他不信第一島鏈第二島鏈那一套”
觀察者網:形勢都在向我們這邊發展。像前幾天特朗普的亞洲之行,跟日本首相親密會晤,聲稱要加強日美同盟。最近這個日本新首相在臺灣問題上胡言亂語,說什麼“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忘了自己姓甚名誰,您怎麼看?特朗普二次執政以來,他對臺灣到底是什麼樣的態度,一直比較模糊,外界有不同的說法。根據您的觀察,美國的臺灣策略到底是什麼樣的?
劉揚聲:當然,美國在後頭撐腰還是很明顯的。在中美兩國元首會晤之後,全世界都看得出美國是認慫了,已經放棄了他們原先4月開始攻擊中國的目標。所以,美國只能夠偷偷摸摸小敲小打,但又想再折騰一下;自己折騰可能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這種情況之下,當然就把日本推出去了。
日本情況也比較復雜,但日本總有一些勢力,可以在某些問題上站出來,採取不同于美國的立場。比方說,比美國更兇悍,比美國更反華。在這種情況下,日美兩邊一拍即合:美國要日本在對華問題上搞點小動作,日本正好有一股勢力也真的想搞小動作,想在世界舞臺上找到存在感;而且還顯示日本是獨立決策,跟美國的立場不一樣。
日本這是自討苦吃。我覺得日本這股勢力就是小醜。中國哪里把它當回事,如果要當真,你看吧,幾分鐘就能把它給滅了。
講到特朗普的對華政策,最簡單的說法,特朗普純粹是交易型人格,他以前是做房地產買賣的,什麼東西在他眼里都是交易。他也明白為什麼他應對中國時,嘴上很厲害,實際上是慢慢往後退,因為他看到美國實力不行,美國沒有打壓中國的實力了。在談判過程中,如果你沒有實力,只能大嘴巴左講一些右講一些,到最後要做決策的時就退縮了。 另外,我的感覺是,特朗普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態度:臺灣沒什麼,臺灣是小事兒,反正美國不可能去佔據臺灣,而且臺灣的那些高科技工廠、人才可以拉到美國去,股權大部分是美國投資基金的,所以臺灣對特朗普來說,不是一個重要的事兒。
有些美國的戰略評論員說,臺灣是遏制中國勢力往外擴散的楔子,就是所謂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的理論,但特朗普覺得這些都是垃圾,他是不相信的。他要關注的主要問題是錢,特別是現在政府發不出薪水,他壓力就更大了。所以我覺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對臺灣的態度是這樣,其實是很好的一個機會。
特朗普自上臺以來,率先向盟友開刀,其中包括傳統盟友加拿大。圖為10月22日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稱不能依賴美國,加拿大計劃讓非美出口翻一翻。
為什麼我覺得特朗普不會對臺灣有任何實質動作?因為特朗普主義者不像美國民主黨,還講意識形態,還講面子,對盟友絕對不能先開刀;特朗普不同,他在關稅問題上先開刀的是盟友,所以他不在乎別人怎麼看。
觀察者網:所以這就很好解釋,好幾輪中美談判都沒有提到臺灣問題,因為臺灣問題不再是什麼中美問題,而是真正回歸為中國自己的問題。前段時間,國民黨選出新主席,11月1日全代會通過的黨務報告明確,國民黨堅守“九二共識”,反對“臺獨”,願意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主席鄭麗文的演講,在社交媒體上到處傳播,看得出支持者激動,馬英九在現場眼淚都出來了。
劉揚聲:對特朗普來說,臺灣的事太小。我剛才講了,無論臺灣的老百姓也好、精英也好,對美國會做什麼,對臺灣的支持態度,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剛才講到,特朗普覺得費勁去處理臺灣問題不值得。我有一些比較熟悉的臺灣朋友現在都在看,和平統一會用什麼樣的模式?比方說“一國兩制”如何貫徹?現在已經開始在談這個問題了。
一旦談這個問題,就表示“和平統一”已經提上議程了,兩岸多談多商量,很好。我覺得國民黨也好,其他的一些島內精英也罷,現在也已經在開始考慮這些操作性的問題了,而不是理論性的東西,那就表明,“和平統一”已經變成一個很現實的可能。
我覺得,美國不僅是什麼都做不了,甚至什麼都不敢做了。不僅美國,全世界都看得很清楚,中國在制造業、在軍事、甚至開始在金融方面,實力越來越強,跟5年、10年前根本不能比了。
觀察者網:所以看到臺灣的一些網紅,原來是綠營的,來了大陸以後也在發生轉變。
劉揚聲:對。綠營轉藍營的步驟都省了,直接轉紅。任何有大腦的人都看得出,這是沒有辦法抵抗的事兒,這是潮流,這是趨勢,歸根結底特朗普是一個看實力的人。
加大與全球南方的經貿聯係,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觀察者網:我們再來聊一下未來。未來幾年,中國核心的問題之一就是怎麼追趕,如何去應對中美競爭。大家都認為歸根結底還是要把我們的經濟發展搞上去。最近,十五五規劃的建議公布出來了,不知哪些領域讓您印象比較深刻?您在1975年放棄美國綠卡,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這不是一般人能做的舉動,說明您一直對中國有很強的信心,您認為應對美國競爭,我們的信心底氣在哪里?
劉揚聲: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過程中,中國與世界上很多經濟體綁得越來越緊。但現在歐美和中國搞脫鉤,若近若離,不再綁得那麼緊了,這對我們來說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我們不再去依賴別人,但另外一面,必須把國內的消費拉起來。
中國人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喜歡省錢喜歡存錢,銀行里面302萬億的存款在那兒,就算是利息只有零點幾,也要存款;就算是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大家日子都過得很好的時候,也要存款。不像美國人,有60%的美國人,還沒到周末,就已經把下周的錢都花掉了,用信用卡透支花費,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但是如果錢全部留在銀行里,不能提高生產力,這是一個大問題。
我覺得中國經濟有三個值得注意的問題,一是內循環要加速,二是要加大跟全球南方的經貿關係,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只看歐美市場。這說起來簡單,真做起來沒那麼容易,因為過去連中國的智庫或研究院,都只研究歐洲和美國。
比方說,前天我約了多位大使在北京吃飯,這些大使都來自南太平洋島國,他們想組織一個新的協會,叫島嶼國協會。他們現在碰到很多類似的問題,特別在能源問題上,島嶼國家不可能建大的電網,因為這些國家都是由很多小島組成的,像馬爾代夫大約有200個小島上有人居住,居住如此分散,不可能建大的電網,怎麼辦?用中國的技術,分布式能源、光伏、風能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過去,沒有中國企業去留意這些小國家。但現在,與我合作的一家公司叫星星充電,就在調研這個市場是不是有戰略前景。再比如印尼,也是一個島國,6000個島嶼上有人居住,建一個大的統一電網,能夠覆蓋整個國家嗎?不可能。所以我覺得中國企業如果想要進一步發展、要出海,就需要走出去發現這些機會,特別是全球南方,而不要只緊盯著美國和歐洲。
作為年紀較長的老先生,我可以說,過去五六十年,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理念就是,對咱們中華民族,對咱們中國政府,對咱們自己要有信心,我們已經創造了人類歷史上不可思議的神話。
去年,我在阿聯酋跟一位王室成員談中國發展的時候,我說過去40年,按照GDP的各種算法,中國都漲了100多倍。這位王室人員就說,美國人老愛說,中國這個做的不對,那個做的不對,我倒是很想知道,中國過去40年究竟做對了什麼,才能有這樣的發展成就,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這是很有價值的參考。
所以我們對自己要有信心,因為我們在做別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另外,還要向發展中國家講,我們做對了什麼。
觀察者網:再看看美國,您說美國正面臨金融泡沫破裂的風險,風險到底體現在哪里?多年前我們一直在說,美國要爆發金融危機了,要去美元化等等,但是好像美元指數還在升值,一直到今年年初才有一些下降。另外,美元在全球官方儲備中的份額是自199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但目前仍佔到57%;而人民幣在SWIFT全球支付貨幣排名處于第六位,只有2.12%。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劉揚聲:中國是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合作夥伴,跨境結算中國人民幣只佔這麼小的比例,您說可能嗎?這些人民幣貿易結算數字到哪兒去了?
兩個月前,我正好在阿聯酋國家能源石油公司總部談一個項目,當時阿聯酋宣布,中國從阿聯酋的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購買液化天然氣,首次使用數字人民幣。如果用SWIFT,需要一兩周;而用數字人民幣結算,幾秒鐘就交易成功了。如果用SWIFT,也許還要再付一筆費用,而數字人民幣交易,交易費接近為零。
現在中國和很多國家都進行貨幣互換,簡單說就是,我的央行有你的貨幣,你的央行有我的貨幣,我們就直接用本幣結算。這些交易量不小,而且是沒有統計進SWIFT交易量的,當然我們的比例小了。這也是新型多邊主義的一部分。
我所指的金融泡沫,是指從2008年以來美國政府印鈔票速度太快了,創造了一種虛擬的繁華,比如現在美國千億美元財富以上的富翁已經有12人(注:2025 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數據)。美國政府統計的數據,有77萬人無家可歸,住在大街上的帳篷里。
問題是,美國政府大規模印鈔票,這些鈔票並沒有進入生產端去創造價值,華爾街金融巨頭們不會投錢到制造業,所以要找到可以生利的池子。過去近20年,這些鈔票去了兩個地方,一個是股市,一個是虛擬貨幣。比特幣什麼都不是,現在炒到十萬美元一枚,上萬億美元市值的比特幣在金融虛擬市場流動。股市上,蘋果、英偉達的市值達到4萬億美元以上,任何稍微懂股票的人就知道,這是多麼荒唐的事情。
一個公司的估值達到這個水平,不是因為它創造了多少價值,而是因為有大量流動性沒地方去,就會流入股市和虛擬貨幣市場,大家一起來炒,累積了巨大風險。現在已經有基金大佬在說,現在是賣空的時候了。所以遲早有一天,這個泡沫要被擠破。
英偉達4萬億美元的市值,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全世界80億人,人均500美金押在一家公司。所以這個泡沫已經到了一種荒唐的地步,我覺得遲早會爆。但為什麼現在還沒有爆,因為美國還在印鈔票,持有股市股票或者比特幣的人認為他們在給這些資產提供價值。
現在特朗普頒布《天才法案》,將美元穩定幣實質性納入其國家金融戰略體係,強制要求穩定幣發行人儲備美元現金或美國國債。穩定幣是什麼?穩定幣必須錨定美國國債或者美元,美國每發一塊錢國債,政府花掉一塊錢之後,投資者可以拿這一塊錢的國債,再去找穩定幣公司,穩定幣公司必須再發一塊錢的穩定幣。也就是說,美國一塊錢的國債,可以當兩塊錢用,又在創造更大的泡沫。
所以,美國金融係統的風險在不斷積累,而且對全世界金融係統來說,風險也非常大。這就可以理解,特朗普為什麼會採取那些向全世界搶錢的政策,因為不搶就堵不住這個窟窿,趁著美元信用還在,能多搶就多搶。
現在有一些在華爾街特別出名的分析師、對衝基金主席,在預警美國金融危機什麼時候會爆發,有的預期是明年第二季度。但美國的金融泡沫破裂了對大家都不好,對全世界都不好。
“中美之間小摩擦不可避免,但真正打起來的可能性很小”
觀察者網:您在美國待了那麼多年,你怎麼評價我們中美關係當前局勢,以及未來中美之間爆發衝突的可能性有多大?
劉揚聲:爆發衝突的可能性不是沒有,因為第一,美國有一種“例外論”的觀念,它覺得自己跟別人不同,是“天選之子”,天生就是到這個地球做霸主的。美國人還有一個性格,就是比賽一定要有贏家輸家,這其實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
因為美國文化的這個特點,加之霸主做了幾十年,美國很享受這個角色,能對別人指手畫腳。因此美國還是想把中國打壓下去,但美國也不全是傻子,美國的教育係統培養出很多精英,他們還是很厲害的,他們看得出繼續這樣下去,中國一定會超越美國,但他們能不能找到辦法阻止中國的崛起?也不可能。
美國要想阻止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只有加強自己的實力,而不是打壓中國,但是提高自己的實力很難。因為種族主義在美國是根深蒂固的,很多類似的問題很難讓美國再偉大。澳大利亞一個研究所的報告顯示,全世界64個最重要的先進科技領域中,有57個已經是中國領先了。美國要再去培養一流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出來,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行。現在中國每一年的STEM專業畢業生(500萬人),比歐洲所有國家和美國加起來都要多,所以要追上中國很難。
我覺得中美之間摩擦還是會有。美國有一些很激進的極右翼在叫囂“中美必有一戰”。但是,美國在全世界小規模的會打一打,會打那些沒有辦法反抗的小國家,有的國家也許會搞政變。
根據我對美國人的接觸和了解,美國人很怕死,右翼也會怕死。1970年代到1980年代美國開始去工業化,那時亞洲四小龍開始崛起,美國精英都去搞金融了,整個社會開始金融化,年輕人都去讀MBA,不讀工程師相關專業,所以這幾十年美國積累的大部分是金融人才,而這些人都是最怕死、最怕社會動蕩的人。
所以,我覺得,中美之間小的摩擦會有,真正打起來不大可能。美國對中國還是害怕的。現在中國的實力已經今非昔比,更何況還有一個哥們在邊上看著,這個哥們就是俄羅斯。很多美國人認為,美國如果想耍一些手段,俄羅斯會比中國的反應更強烈。
特朗普的團隊已經代表了美國最頑固最反華的一部分勢力,他們已經發現強勢打壓對中國是打不過的。所以我們要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