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促進專精特新“小巨人”走向“集群崛起”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培育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超60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4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1.76萬家。這些數據勾勒出我國優質中小企業的清晰圖譜,是我國創新生態持續優化的具體體現。
中小企業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截至2024年底,全國登記在冊的中小企業數量超過6000萬家。中小企業遍布千行百業,貢獻了我國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尤其是掌握“獨門絕技”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以科技創新為核,“小塊頭”蘊含“大能量”。從中國空間站使用的厚度不到0.1毫米的玻璃,到C919大飛機的發動機渦輪葉片……一係列國之重器上的關鍵部件,都來自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4年,中小企業的有效發明專利中獨立研發佔比達75.3%。“小巨人”企業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對關鍵核心技術執著攻關,努力破解“卡脖子”難題,不斷填補相關領域空白,在實現自身蛻變的同時,推動科技產業向高端化邁進,讓核心技術更加自主可控。
踐行高質量發展,創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小巨人”企業以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3.5%的數量,貢獻了9.6%的營業收入和13.7%的利潤。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生產效率,依靠新技術新產品滿足市場新需求,憑借集群化發展帶動上下遊配套產業,催生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增長注入多元動力。
“小巨人”企業還在改變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在越來越多細分領域,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破國外壟斷,憑借高性價比的創新產品和服務參與國際競爭,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格局中的話語權。
里程碑也是新起點。《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獨角獸企業。近年來,黨和政府不斷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係,持續加強政策支持和包括金融在內的服務力度,精準滴灌確保各類資源高效配置,讓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都能找到前進方向,助力有潛力的創新主體脫穎而出。
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保持以“專”立足、以“精”提質、以“特”突圍、以“新”賦能的定力,中小企業正在書寫更多“小巨人”撐起“大產業”的精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