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著急派官員來華協商?
中新網北京11月17日電 題:日本為何著急派官員來華協商?
記者 張素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金井正彰于11月17日起訪問中國,將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圍繞“臺灣有事”的國會答辯同中方進行協商。
在高市早苗涉臺露骨挑釁言論引起軒然大波後,日方派出高官來華協商,被視為日方試圖緩和當前中日關係態勢。
中方迅速強烈反應
中日關係遭受嚴重衝擊,“導火索”在于高市早苗近期在國會公然宣稱“臺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暗示可能武力介入臺海問題。
這是1945年以來,日本領導人首次在正式場合鼓吹所謂“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並與行使集體自衛權相關聯,首次在臺灣問題上表達試圖武裝介入的野心,首次對中國發出武力威脅。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臺灣光復80周年之際,高市此論性質影響極其惡劣。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楊伯江說,日方領導人首次將“存亡危機事態”用于中國內政,“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例”,中方無法接受。
針對高市早苗謬論,中國迅速通過多層次渠道釋出清晰明確的信號,其中,兩個罕見用詞格外受到關注。
——“奉示”
11月13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奉示召見日本駐華大使金杉憲治,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華錯誤言行提出嚴正交涉。11月14日,中國駐日本大使吳江浩奉示約見日本外務事務次官船越健裕,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華錯誤言行提出嚴正交涉。
“奉示”這一表述在中國外交辭典中極為罕見,專家認為,這意味著中國外交部官員是直接代表更高層級表達立場,是中國外交體係中極為罕見的抗議形式。
——“迎頭痛擊”
連日來,中國外交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國臺辦等多方發聲:如日方膽敢武力介入臺海局勢,中方必將迎頭痛擊!
“迎頭痛擊”一詞形容正面給予對方沉重打擊。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說,“迎頭痛擊”不僅是外交辭令,該詞首次被用于中日外交場合,“既體現出中方對于高市早苗錯誤行徑的定性,也向對方講明,在什麼情況下中方將採取什麼樣的必要措施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
中方不僅憤怒還有行動
高市早苗此次言行之惡劣,不僅在于其內容公然破壞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更在于拒不承認錯誤,拒不撤回錯誤言論,拒不消除惡劣影響。專家分析,這更證明其涉臺“狂言”並非一時失言,而是蓄謀已久的公然叫囂。
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鄭志華說,“日本政策要踢到牆角、踢疼了,才會有後面的修正”。他注意到,中國正採取一係列行動。
從中國官媒11月15日刊文稱“中方已做好對日實質反制準備”以來,中國教育部發布留學預警,提醒已在日和近期擬赴日留學人員密切關注當地治安形勢,並“建議中國公民謹慎規劃赴日留學安排”;文化和旅遊部也發布消息,“鄭重提醒中國遊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遊,已在日中國遊客密切關注當地治安形勢”。
此外,中國國際航空等航司相繼發布通知,涉日航線客票可免費退改,各旅行社也在進行相關旅遊產品的退改。日本政府錯誤行徑導致中日人員交流氛圍惡化,已對日本社會產生負面外溢效應。
項昊宇說,如果高市早苗一意孤行,對兩國間正常的經貿與民間交流造成的影響和衝擊將會更加深遠。
專家還表示,日本政府錯誤行徑嚴重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在政治外交領域,中方可在聯合國等多邊框架下公開譴責日本的軍事擴張傾向和“介入他國內政”的行為,爭取國際輿論支持。
高市早苗已遭“反噬”
有網友評論:高市“搞事”,必引反噬。
日本三位前首相鳩山由紀夫、野田佳彥、石破茂均已明確警示高市早苗。鳩山由紀夫公開表態說,臺灣問題歸根結底是中國的內政,日本不應插手幹涉。
多位日本政要也對高市謬論予以批駁。日本社民黨黨首福島瑞穗指出,高市將“臺灣有事”視為“存亡危機事態”的判斷在邏輯上難以成立。臺灣並非國家,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應被納入允許日本動用武力的情境。
日本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表示,高市早苗的言論非常令人震驚,為了讓國民安心,必須作出修正。日本共產黨籍眾議員志位和夫、日本共產黨籍參議員山添拓等紛紛要求其撤回有關言論。
日本國內民眾的不滿情緒也已顯現。有日本民眾在首相官邸前舉行抗議活動,“高市下臺”“反對戰爭”等話題也在社交媒體上被大量討論。另據日本學者分析,高市早苗的錯誤言論並非偶然,而是日本國內歷史修正主義抬頭的體現。中國此次的強硬回應,也是針對這種係統性右傾化的預警。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7日,包括日本航空、全日空航空、日本機場大廈、三越伊勢丹、資生堂、三麗鷗、索尼等在內,日本股市多只消費股出現大跌。
日本官方同日公布報告顯示,2025年三季度(7月至9月)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較上季度減少0.4%,按年率計算為下降1.8%。日本電視臺報道稱,赴日遊客減少是GDP同比負增長的原因之一。
有日本政府相關人士擔憂,若局勢進一步陷入僵持,有可能遭受經濟反制。
正如評論指出,高市“玩火”行徑對日本自身安全、利益會構成嚴重的反噬效應。玩火者必自焚,當務之急是“滅火”。(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