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劇帶火一座城 “影視IP+文旅”如何實現“雙向奔赴”?
近年來,隨著影視產業蓬勃發展,各地積極探索“影旅融合”發展新模式,“影視+非遺”“影視+美食”等業態涌現,推進文化、影視、旅遊、科技等多業態深度融合。
用活影視資源
帶動文旅產業煥新發展
隨著央視一套電視劇《沉默的榮耀》熱播,掀起了一陣收視與話題的熱潮。該劇在廈門的集美大學、鼓浪嶼等多地進行取景,展現了大量閩南文化元素。鏡頭中,吳石等人在暗夜里守護光明;鏡頭外,陳嘉庚為民族未來傾資興學,先輩們的家國情懷遙相呼應。集美古厝的天井月光、騎樓老街的青石板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遊客前來。

遊客 陳美辰:正好在看《沉默的榮耀》,就想過來打卡一下,感覺有一種現實跟歷史的交匯,很神奇的感覺。

據了解,廈門市建立起全市統一的影視服務“一站式”平臺,為劇組提供拍攝支持,形成影視IP與文旅產業的聯動,截至目前,廈門已打造35個影視打卡點、發布了60多條金雞影視主題旅遊線路。

而在福建省南平市,《獵罪圖鑒2》《看不見影子的少年》等熱播劇取景地,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拍照打卡。當地巧妙利用大洲島、化工廠等老廠房與特色建築,讓曾經的老工業園區煥發新生,直接拉動了酒店、餐飲、交通、旅遊等行業的聯動發展。開放至今,園區吸引超1500萬人次的遊客,相關旅遊收入突破1.3億元。
“影視IP+文旅”
融合發展新路徑
在傳統經典影視熱度不減的同時,各地依托熱門影視IP資源,持續打造“影視+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
位于寧夏銀川市的鎮北堡西部影城遊客依然絡繹不絕。作為《紅高粱》《牧馬人》《大話西遊》等200余部影片的拍攝地,這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打卡遊覽。

遊客 孟靜怡:感覺這個影視城非常符合電影里面的風格,我感覺我身處在這里,我就是一個真正的紫霞仙子。

作為國內較早以影視拍攝地為資源的旅遊景區,寧夏鎮北堡積極探索沉浸式文旅場景,同時通過“影視+文化藝術展覽”等跨界融合項目,讓遊客完成從“參觀者”到“深度體驗者”的身份轉換。

鎮北堡西部影城營銷經理 李芃:2025年,類似影視的深度體驗活動,遊客的參與度達到了70%。尤其是這些親子遊,大概有40%的人群願意再回來體驗。

作為國產影視劇佳作《山海情》的取景地,寧夏永寧縣閩寧鎮趙鴻農民文化大院吸引了很多人慕名而來。當地依托特色資源建設影視旅遊基地,開發“山海情”旅遊線路,吸引遊客前來閩寧鎮體驗當地特色民俗。

永寧縣閩寧鎮趙鴻農民文化大院負責人 趙鴻:現在是全國各地的遊客,甚至還來過好多外國的客人,大家都來這兒尋找《山海情》的足跡。
影視“大流量”
激活文旅“大市場”
眼下雖然過了旅遊旺季,各地依然充分發揮熱播影視劇拍攝取景地、故事發生地的資源優勢,以影視“大流量”激活文旅“大市場”。
隨著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熱播,劇中呈現的青年返鄉振興鄉村、融入田園的生活方式,蒼山洱海、古鎮古村和白族特色建築吸引了大量觀眾。

大理鳳陽邑村,這個曾經作為滇藏茶馬古道上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因劇中“有風小院”的取景而迅速走紅。鳳陽邑借“風”而為,順“風”而上,開發當地民族服飾、美食以及傳統非遺項目,吸引了眾多旅居者。該電視劇播出後,村莊的遊客量從單日不足百人增加到旺季日均一萬人以上。

遊客:我們來自臺灣臺南,看過兩次《去有風的地方》。我們一直在追著風,這邊的人也很和善。我們還想說來這邊定居,像許紅豆一樣來這邊住個兩三個月,深入去體會大理的民俗風情和人文文化。

為吸引更多影視行業人才,大理推薦發布了67個免費拍攝取景地,並積極完善服務機制,提升服務能力。數據顯示,2025年1—9月,大理州已接待了海內外旅遊者9821.34萬人次,同比增12.37%;旅遊總花費1208.02億元,同比增19.78%。
(總臺央視記者 劉小月 王銑 許新霞 楊詩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