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係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係,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我國產業體係更加健全、效能不斷提高、韌性不斷增強,是“十四五”時期有目共睹的發展成就。
國產大飛機、國產大型郵輪投入運營,“華龍一號”“國和一號”核電機組並網發電,量子計算優越性紀錄不斷刷新。鑄造國之重器,靠的是產業體係。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5G等網絡基礎設施全球最大、覆蓋最廣,智能產品和裝備飛入尋常百姓家。守護美好生活,靠的是產業體係。
堅持自立自強、自主可控,半導體、光刻機、工業軟件等領域國產化進程顯著提速,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性經受住壓力測試。無懼脫鉤斷鏈,靠的是產業體係。
擁有完整的產業體係,是中國經濟歷經風雨而巋然不動的底氣所在、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動能所在。由此不難理解,為什麼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將“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擺在“十五五”時期所有戰略任務的首位,明確提出“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係”。
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循著這一產業發展的精準導航圖,鞏固“大且全”優勢,拓展“強且韌”“新且好”潛能,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將更為強勁。
放眼國內外形勢,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是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掌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先機的必然要求。看國際環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深度調整,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看國內發展,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制造業數智化轉型步伐仍需加快。以實體經濟為根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係,我國必能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是係統性工程,必須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出發,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十五五”規劃建議就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部署4個方面重點任務。“優化提升傳統產業”,是穩固產業根基的關鍵所在;“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有助于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可以為制造業提供更有力的服務支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係”,能為產業發展打牢硬件基礎和安全保障。4個方面重點任務相互關聯、彼此支撐,為鞏固拓展優勢、破除瓶頸制約、補強短板弱項指明了方向。
行進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是時代所需、發展所係、安全所依,不僅是經濟任務,更是重大的政治和戰略任務。從實驗室的創新突破到工廠車間的機器轟鳴,從傳統產業的蝶變升級到未來產業的搶先布局,一場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幹的產業變革正在中國大地全面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