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精神在基層|從實驗室到“實景圖”:浙江科創企業如何煉就新質生產力
從讀懂腦電波的智能倣生手到賦能千行百業的AR眼鏡,在浙江杭州,一批科創企業正將前沿技術從實驗室帶進現實場景。
在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的體驗空間,體驗官周鍵佩戴智能倣生手流暢地彈奏著鋼琴曲。琴音隨指尖躍動,展現出腦機接口技術與現實場景融合的突破性成果。
  
創立于2015年的強腦科技,2018年落戶杭州余杭區。在這里,一大批科創企業正掀起創新颶風。
  
在位于余杭區未來科技城的杭州靈伴科技有限公司,其智能眼鏡可以通過“AR+AI”提供實時提詞、拍照、錄音、導航等功能。
  
從2014年成立至今,Rokid智能眼鏡產品已銷售至80余個國家和地區,消費級產品累計出貨超30萬臺,用戶復購率高達35%。
為破解輕資產科創企業融資難題,杭州未來科技城創新推出“知識產權證券化”這一金融創新工具,將技術專利從“實驗室檔案”轉化為可流通的市場化資產。
  
在浙江,創新生態與制度變革同頻共振,政企雙方正共同將前沿科技的“規劃圖”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實景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記者:田甜、劉銘翔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