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理響中國】解碼中華文明 | 國潮背後的自信源泉——堅定文化自信

2025-11-04 11:54:00
來源:宣講家網
字號

  在北京,國家博物館前,

  人們排起了長隊,只為了購買一款冰箱貼。

  這就是國博以網紅文物明孝端皇後鳳冠為靈感設計的文創產品,

  累計銷量突破100萬件,

  帶動鳳冠IP全係列產品銷售額跨越億元,

  文創熱的背後,其實是大家在用真金白銀投票,

  表達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喜愛與認同,

  而這,正是文化自信的生動寫照。

  “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這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你看,我們的文化自信並非憑空而來,

  而是根植于五千多年的深厚底蘊、豐富積累。

  中華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氣度,

  威儀三千的禮樂文明,

  協和萬邦的大國氣象,

  星漢燦爛、光焰萬丈的千古文章,

  無不散發著自信、從容、優雅的精神氣息。

  遠的不說,

  《黑神話:悟空》為什麼上線首月就狂賣兩千萬份,

  為什麼能讓無數人挺直了腰桿放心推薦。

  因為它不僅深挖了《西遊記》的精神內核,

  還巧妙疊加陜北說書等非遺buff,

  更將山西玉皇廟、重慶大足石刻等名勝古跡原汁原味“復刻”進遊戲。

  可以說,《黑神話:悟空》從中華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

  把瑰麗而厚重的文化積淀融入到考究的遊戲細節中。

  而這份文化底氣,就是它能不斷刷新記錄、持續打動人心的關鍵所在。

  那話說到這里,不免要問了,

  我們為什麼要堅定文化自信呢?

  因為自信才能自強,有文化自信的民族,

  才能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

  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

  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能不聲不響就融到了經濟、政治、社會的方方面面,

  發揮實實在在的支撐作用。

  我們不妨來看一組數據:

  從2020年到2023年,

  全國國產電影的票房佔比全都在80%以上,

  2024年的電影票房排行榜更誇張,

  前八清一色國產電影。

  2025年的《哪吒2》更是踩著風火輪,

  史無前例地衝到全球票房第5名。

  這些成績不光說明中國的影視創作者已能自如地運用中國元素,講好中國故事,

  也說明中國觀眾完成了從“崇洋”到“平視”的心態轉變。

  你看文化上的自信,就這樣推動著影視產業的飛速發展。

  我選擇希望,這樣的希望推動我們不斷探索到底該怎麼樣去建立我們的文化自信,

  是不是就是上面說的用好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是,但不全是。

  最關鍵的、最根本的還是在于鞏固文化主體性。

  這就得從文明蒙塵、國家蒙辱、民族蒙難的近代說起了,

  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

  中華傳統文化在血與火中經歷變革的陣痛,

  文化自信當然也傷得不輕。

  一百多年來,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

  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百年重塑山河,

  中國人民心里有了穩穩的國家認同感。

  就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來說,

  既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又堅持了社會主義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能力。

  要是沒有精神上的獨立,

  一味地“以洋為尊”、亦步亦趨,

  可永遠都無法取得這樣的成就!

  咱不能抄別人的作業,

  而是要“用中國道理總結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

  未來已來,文化自信的力量,

  讓14億多中國人更有信心去面對各種風險挑戰,

  也推動著中華文明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

  無論你我他,都會是中華文明嶄新篇章的見證人與書寫者,

  讓我們昂首挺胸,讓我們擁抱世界。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