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學者:中國為不確定的世界經濟注入確定性
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這是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徵程上舉行的一次重要會議,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是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更是吸引全球矚目。
多位埃及學者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十五五”規劃建議不但為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擘畫了藍圖,更重要的是,它以其獨特的中國思路、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經濟注入了寶貴的確定性,將成為推動全球發展與合作的強勁動力,向世界展示一種立足長遠、科學謀劃的高質量發展智慧。
“中國將闊步向前,走向更大的繁榮。”埃及亞洲、中國問題著名專家、《金字塔報》專欄作家德拉比克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說,“十五五”規劃建議將“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作為核心關注領域之一。這標志著中國正從傳統的增長模式,轉向以先進技術和創新為核心的新增長范式。這種以“新質生產力”為核心的發展思路,不僅是中國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其成功實踐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條可借鑒的、通過科技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路徑。
德拉比克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一帶一路”倡議將步入現代化與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隨著“十五五”規劃的開局,這一倡議將繼續深化,在傳統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至數字互聯、綠色技術等領域,為共建國家創造更多發展機遇,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
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語言學院院長、孔子學院埃方院長拉傑布告訴人民網記者,制定五年規劃是以一種宏遠的思維來治理國家和發展經濟。每個五年規劃既有延續性,又能與時俱進地進行調整。這種“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接續奮鬥,使得中國政策保持了顯著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提振了人們對于世界經濟的信心,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他特別提到,中國正以實際行動踐行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通過擴大自貿試驗區建設、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清零”等一係列舉措,中國正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可以說,中國的開放為世界其他國家帶來了可預期、穩定的合作前景。
埃及外交委員會委員賈巴拉對人民網記者說,作為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員,中國始終致力于“幫助發展中國家更好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加快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通過創設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等舉措,中國以實際行動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穩定向前,繼續擔當著世界經濟前行的重要引擎,這是國際經濟最難得的“一抹亮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