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地區保持長期繁榮的重要保障”
——訪秘魯國立聖馬科斯大學亞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阿基諾
人民日報本報記者 陳一鳴
“開放與合作是亞太地區繁榮發展的根本動力。”秘魯國立聖馬科斯大學亞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阿基諾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亞太經合組織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為地區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包容性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阿基諾認為,作為一個高水平的對話與合作平臺,亞太經合組織不斷推動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區域互聯互通和創新合作。人民日報社發布的《活力亞太——亞太地區16國民意調查報告》顯示,85%的受訪者認可亞太經合組織對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所發揮的積極作用。“這一結果表明,開放包容、互利共贏仍然是亞太地區的主旋律。”他說,“亞太經合組織增強了各方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和地緣風險的能力。”
“面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亞太各方在清潔能源、生態農業和低碳技術等方面形成緊密合作網絡,實現互利共贏。”阿基諾認為,亞太地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堅持開放合作,反對分裂和對抗,“亞太經合組織框架下的合作使成員經濟體在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綠色轉型、數字經濟發展等領域形成共識和行動方案,這是亞太地區保持長期繁榮的重要保障。”
阿基諾高度評價中國在亞太合作中的作用。“中國倡導開放包容、互利共贏,這與亞太經合組織的合作理念高度契合。”他表示,中國不僅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各方提供更多發展機遇,還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為地區合作注入持久動力。“中國穩定的經濟增長和開放承諾為亞太地區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阿基諾認為,中國在綠色轉型、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經驗為秘魯等拉美國家提供重要借鑒,“與中國在清潔能源、可再生技術、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合作,有助于秘魯等拉美國家加快發展轉型。”
阿基諾認為,秘中兩國各領域密切合作已成為亞太經合組織框架下南南合作的典范。“秘中雙方在貿易和投資領域互補性強。中國對秘魯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項目的支持,尤其是港口、交通和物流體係的建設,助力秘魯擴大出口、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他表示,兩國共享經驗和技術,攜手推動能源轉型和創新發展,將實現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
中國接任亞太經合組織2026年東道主,阿基諾對此充滿期待。“中國有望帶動整個亞太地區繼續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阿基諾說,“我們期待中國積極引領各方務實行動,使亞太地區保持開放活力,為全球經濟發展增添信心與動力。”


